“跨界”现象对音乐学研究与专业建设的影响

“跨界”现象对音乐学研究与专业建设的影响

ID:28210981

大小:18.6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跨界”现象对音乐学研究与专业建设的影响_第1页
“跨界”现象对音乐学研究与专业建设的影响_第2页
“跨界”现象对音乐学研究与专业建设的影响_第3页
“跨界”现象对音乐学研究与专业建设的影响_第4页
“跨界”现象对音乐学研究与专业建设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跨界”现象对音乐学研究与专业建设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跨界”现象对音乐学研究与专业建设的影响  最近几年来,“跨界”现象引起我国音乐学界的广泛关注,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以“跨界”为题的研究成果。仅据中国知网收录的论文资料统计,有关以“跨界”命名的音乐类论文成果约数百项,若加上过去一部分虽未用“跨界”命名,但内容仍然属于“跨界”范畴的文论和一部分出版的研究专著,其数量则更为丰富,内容儿乎涵盖了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中同传统爵乐

2、研究、音乐表演、音乐教育、音乐创作等。可见,“跨界”现象对音乐领域中的多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那么,“跨界”现象为什么会受到如此的重视呢?这与20世纪初以来,比较音乐学、民族音乐学等方法先后介绍到我国,以及我国早期传统音乐研究较多受巴托克等东欧民族音乐学的影响不无关系。受其影响,巾同内地及港台的音乐学者,均在此方面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跨界”的理念,在各自研究的领域进行探索,并相继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3、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我国近代音乐学家工光祈采用比较音乐学方法写成的《东两乐制之研究》专著,可谓我国音乐史学研究中最早运用“跨界”理念进行研究的成果。这部专著把中国、阿拉伯、波斯和希腊等国的乐制分别加以陈述和比较研究,“不但从比较音乐学的角度看来,当时对东方是一部示范性的著作,而且在乐制方面也是一座架通中西音乐文化的桥梁

4、。”50年代中期,我国著名音乐学家杨荫浏,也运用“跨界”理念撰写过一篇论文,推动了中外音乐交流史研究工作的向前发展。80年代,我国音乐学界在“跨界”研究方面更加多元,所产生的成果也更为丰硕。  以下,笔者就“跨界”现象对音乐学研究与专业建设的影响两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跨界”现象对音乐学研究的影响  此方面,“跨界”现象分别对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中国传统音乐以及其他学科的研究产生了影响。  对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影响  包括中外音乐交流史研究和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多个层面,既涉及历史上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与境外少数民族音乐的关系,

5、也涉及历史上中国汉族传统音乐与外国音乐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者阴法鲁、杜亚雄、周菁葆、廖辅叔、周吉、王耀华、金文达等人就发表有此方面的成果;90年代以后,除上述学者仍在继续此方面的研究外,国内又有杨民康、陶亚兵、冯文慈、张前、赵维平、周耘、王小盾等人开展了研究,并发表了诸多成果。其中,成绩最为突出的有: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

6、,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1.杜亚雄1982-1995年间,先后发表有《裕固族西部民歌与有关民歌之比较研究》、《匈奴西迁及其民歌在欧洲的影响――兼答罗一塔-安德拉斯教授》、《阿尔泰语系诸民族民歌的共同因素》、《再论匈奴西迁及其民歌在欧洲的影响》、《中匈民歌的亲缘关系》等论文。1989年7月1日,因为对匈牙利民间音乐与中国民间音乐关系的研究成就突出,他荣获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文化教育部颁发的“社会主义文化勋章”。1990年6月,又因对匈牙利音乐史研究

7、有突破性进展,杜亚雄再获总部设在瑞士的国际组织――匈牙利历史学会颁发的荣誉会员称号。  2.王耀华1985-1998年间,除先后发表有《日本琉球“工工四”谱溯源》、《琉球三线“一扬调子”考》、《日本冲绳音乐考察与中琉音乐文化之比较研究》、《日本琉球音乐对中国曲调的受容、变易及其规律――以曲调考证为中心》、《日本音乐中看到的中国影响》、《中日音乐比较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展望》等论文外,还于1987年9月在日本出版了《琉球、中国音乐比较论》著作。“作为研究中琉音乐关系的第一本著作,该书以翔实的资料,深刻的思考,可靠的结论,对中琉音乐关系乃至琉球古典音

8、乐中的一些问题做出了独创性的研究,填补了中日两国在这一学术领域的空白。”在进入21世纪初以来的十余年间,他又相继发表了数篇与此相关的论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