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掺杂氟化物多波长红外显示材料地地的研究

稀土掺杂氟化物多波长红外显示材料地地的研究

ID:28212334

大小:3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8

稀土掺杂氟化物多波长红外显示材料地地的研究_第1页
稀土掺杂氟化物多波长红外显示材料地地的研究_第2页
稀土掺杂氟化物多波长红外显示材料地地的研究_第3页
稀土掺杂氟化物多波长红外显示材料地地的研究_第4页
稀土掺杂氟化物多波长红外显示材料地地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稀土掺杂氟化物多波长红外显示材料地地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稀土掺杂氟化物多波长红外显示材料的研究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稀土发光原理、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大致发展史、红外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应用以及当前研究现状。以PbF2为基质材料,ErF3为激活剂,YbF3为敏化剂,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PbF2:Yb上转换发光材料。重点讨论了制备过程中,制备工艺中的烧结时间、烧结温度对红外激光显示材料发光效果的影响。研究了Er3+/Yb3+发光系统在1064nm激光激发下的荧光光谱和上转换发光的性质。实验表明,在1064nm激光激发下,材料可以发射出绿色和红色荧光,是一种新型的红外激光显示材料。关键字:106

2、4nm上转换红外激光显示Er3+/Yb3+KeyWords:1064nmUp-conversionInfraredlaserdisplayedmaterialsEr3+/Yb3+第一章绪论1.1稀土元素的光谱理论简介1.1.1稀土元素简介稀土元素是指周期表中IIIB族,原子序数为21的钪(S'):39的钇(Y)和原子序数57至71的镧系中的镧(La)、铈(Tue)、镨(Pr)、钕(Nd)、钷(Pm)、钐(S')、铕(Tue)、钆(Wed)、铽(Ftp)、镝(Wed)、钬(Ho)、铒(Tue)、铥(Ftp)、镱(Yb)、镥(Lu),共17个元素

3、[1]。1.1.2稀土离子能级:稀土离子具有4f电子壳层,但在原子和自由离子的状态由于宇称禁戒,不能发生f-f电子跃迁[3&7]。利用群论方法,采用U7>R7>G2>R3群链的分支规则可以方便地给出4ftp组态的全部正确的光谱项,通常用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光谱项的总轨道角动量的量子数的数目,在光谱学中,用符号2S+1L表示光谱项。1.1.3晶体场理论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晶体场理论认为,当稀土离子掺入到晶体中,受到周围晶格离子的影响时,其能级不同自由离子的情况。这个影响主要来自周围离子产生的静电场,通常称为晶体场[2]。晶体场使离子的能级劈裂和跃

4、迁几率发生变化。稀土离子在固体中形成典型的分立发光中心。在分立发光中心中,参与发光跃迁的电子是形成中心离子本身的电子,电子的跃迁发生在离子本身的能级之间。中心的发光性质主要取决于离子本身,而基质晶格的影响是次要的。1.1.4基质晶格的影响基质晶格对f→d跃迁的光谱位置有着强烈的影响,另外其对f→f跃迁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1)可改变三价稀土离子在晶体场所处位置的对称性,使不同跃迁的谱强度发生明显的变化;(2)可影响某些能级的分裂;(3)某些基质的阴离子团可吸收激发能量并传递给稀土离子而使其发光,即基质中的阴离子团起敏化中心的作用。1.2上转

5、换发光材料的发展概况发光是物体内部以某种方式吸收的能量转换为光辐射的过程。发光学的内容包括物体发光的条件、过程和规律,发光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原理、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等基本物理现象。发光物理及其材料科学在信息、能源、材料、航天航空、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必将促进光电子产业的迅猛发展,这对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一般来说,要制备高效的上转换材料,首先要寻找合适的基质材料,当前研究的上转换材料多达上百种,有玻璃、陶瓷、多晶粉末和单晶。其化合物可分为:(1)氟化物;(2)氧化物

6、;(3)卤氧化物;(4)硫氧化物;(5)硫化物等。迄今为止,上转换发光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人们已在氟化物玻璃、氟氧化物玻璃及多种晶体中得到了不同掺杂稀土离子的蓝绿上转换荧光。1.3上转换发光的基本理论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通过多光子机制把长波辐射转换成短波辐射称为上转换,其特点是吸收光子的能量低于发射光子的能量。稀土离子上转换发光是基于稀土离子4f电子能级间的跃迁产生的。由于4f外壳层电子对4f电子的屏蔽作用,使得4f电子态间的跃迁受基质的影响很小,每种稀土离子都有其确定的能级位置,不同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发光过程不同。目前可以把上转过程归结于三

7、种形式:激发态吸收、光子雪崩和能量传递上转换。1.3.1激发态吸收激发态吸收(ExcitedStatedAbsorption简写为ESA)是上转换发光中的最基本过程,如图1-1所示。首先,发光中心处于基态能级E0的电子吸收一个ω的光子,跃迁到中间亚稳态E1上,E1上的电子又吸收一个ω光子,跃迁到高能级E2上,当处于能级E2上的电子向基态跃迁时,就发射一个高能光子。1.3.2光子雪崩上转换光子雪崩上转换发光于1979年在LaCl3∶Pr3+材料中首次发现。由于它可以作为上转换激光器的激发机制,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的注意。“光子雪崩”过程是激发态吸

8、收和能量传输相结合的过程一个四能级系统,Mo、M1、M2分别为基态和中间亚稳态,E为发射光子的高能级。激发光对应于M1→E的共振吸收。虽然激发光光子能量同基态吸收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