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文学(1)

中国近代文学(1)

ID:28229556

大小:4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8

中国近代文学(1)_第1页
中国近代文学(1)_第2页
中国近代文学(1)_第3页
中国近代文学(1)_第4页
中国近代文学(1)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文学(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名词解释1.《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2.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于1921

2、年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代表作家有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重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其理论主张为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3.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主要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其理论主张为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4.《新潮》

3、《新潮》创刊于1919年1月,是北京大学一部分师生所办的综合性刊物,曾团结了一批新文化工作者和翻译工作者,刊载了不少反对封建礼教、赞同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论文及新文学作品,但也比较突出的宣传了资产阶级的“全盘西化”的错误主张。5.乡土小说20世纪20年代产生的一个较为成熟的小说创作潮流,即特指1923年至1927年间,在北京写出各自故乡风土的一批年轻作家的创作,代表作家有蹇先艾、王鲁彦、彭家煌、许钦文、许杰、台静农等6.双簧戏(信)为了使文学革命的主张在当时暗哑沉寂的社会中引起更多人的响应.1918年3月,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在《新青年》发表《文学

4、革命之反响》一文,模仿复古主义者的腔调反对《新青年》提倡的伦理革命与文学革命,而刘半农在同期《亲青年》发表《复王敬轩》予以一一反驳,这就是著名的“双簧信”事件。7.新月诗派因新月社而得名,1928年,胡适、徐志摩、梁实秋、闻一多等人发起了新月社,由于其中闻一多、徐志摩等倡导新格律诗的写作,新月诗派遂因此而得名,徐志摩与闻一多被称为新月诗派双壁。新月诗派以1927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新月派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后期新月诗派活动主要转移到上海,以《新月月刊》及1931年创刊的《诗刊》为主要阵地,后期除了徐志摩、林徽音等前期人士以外,还有

5、陈梦家、邵洵美、卞之琳等。新月诗派强调“和谐”和“节制”,它的出现既是新诗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也是对传统诗学的一种再思考与定位。8.“新感觉派”小说“新感觉派”小说是20年代末出现于中国文坛的一个新的都市文学流派,他是受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启示并在日本新感觉派小说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刘呐鸥的《都是风景线》、穆时英的《公墓》等“新感觉派”小说家们以现代都是人生为审视点,其美学倾向在于揭示现代人的心理与现代情绪,努力将作家本人在主观心理上对客观外界的“新奇”感觉外化出来,所展示的是一幅幅涂抹着鲜明的主观色彩的图画。9.问题小说这是“五四”新

6、文学运动中曾盛极一时的一种小说类型。当时一些持“文学为人生”的作家和受易卜生“社会问题剧”影响的作家,开始以小说形式,提出并反映自己感兴趣的社会人生问题的小说。代表作品有冰心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庐隐的《海滨故人》,叶绍钧的《一生》,王统照的《沉思》等。这些小说描写民间疾苦,发掘社会的腐败现象,书写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的苦闷,探讨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写法上偏重于客观写实,有的注重主观写意,但都凝聚着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探讨。10.鲁迅的《彷徨》、《呐喊》、《伤逝》取名的原因?《呐喊》的题意是鲁迅受到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是仍不免呐喊几声

7、,聊以解慰那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不惮于前驱”(《呐喊·自序》),该书扉页上屈原《离骚》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体现了他在“五四”退潮后深感寂寞,但又并不停止探索的精神。表示他愿意同新文化先驱取同一步调,为革命呐喊战斗。《彷徨》:鲁迅在《题<彷徨>》一诗中说:“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便是题名《彷徨》的原由。《伤逝》即以涓生的悔悟与悲哀,伤悼“那时使我希望,欢欣,爱,生活的,都已逝去,只有一个空虚。”11.诗体大解放在“五四”思想解放的大背景下,随着新思想的大量引进,思想领域冲破僵化保守的传统,使诗

8、歌创作有了新的时代内涵;伴随着诗歌现代意识的觉醒,产生了完全不同于传统诗歌的现代诗歌理念,实现了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大解放;而白话文运动的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