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维贫困测度的研究综述

关于多维贫困测度的研究综述

ID:28267139

大小:5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关于多维贫困测度的研究综述_第1页
关于多维贫困测度的研究综述_第2页
关于多维贫困测度的研究综述_第3页
关于多维贫困测度的研究综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多维贫困测度的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多维贫困测度的研究综述摘要:贫困是世界性难题,它不仅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更是事关政权稳定的政治问题,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因此对于贫困程度的测量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多维贫困相关的文章进行搜集、阅读、整理,发现国内外诸多学者利用多维思想进行贫困测度,但是国内文献多数集中在国家整体层面或者倾向于农村地区,缺乏对于区域的多维贫困测度。关键词:多维贫困;贫困测度;精准扶贫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都关注的重点问题。近些年来,利用多维思想进行贫困程度的测度研究也成为热点,而多维贫困理论也被英国、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国家用于制定政策。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己有文献进

2、行阅读、研究,回顾总结多维贫困测度的方法和结论。一、国外研宄现状阿马蒂亚.森在其著作《贫困与饥荒:论权力与剥夺》一书中首次提出“多维贫困”概念,其核心观点是,贫困不单指收入贫困,还应包括能力上的缺失,如公民获得健康权、养老权、教育权、居住权等能力的缺失,其也因此获得了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奖。随着贫困概念由一维向多维扩展,多维贫困测度方法也不断得到发展:Hagenaars从收入和闲暇两个维度构建了第一个多维贫困指数;Townsend指出,在现代社会除了考虑个人的基本营养需求,还要考虑个人对教育、住房和安全的需要;1999年,亚洲开发银行把贫困划分为三个需求层次,即生存层次

3、:营养、健康、饮用水/卫生设施;安全层次:工作/收入、住所、和平;能力层次:教育、参与权、社会心理。可见,从收入、健康、生活条件乃至体面生活的能力等多维视角考察贫困更具合理性。Betti等使用1991〜1997年英国家庭调查的面板数据,通过模糊理论与方法,认为劳动力状况影响了贫困状态;英国牛津大学贫困与人类发展研宄中心的Alkire-Foster发表了《计数和多维贫困测量》,论文给出了Alkire-Foster多维贫测度的一般模型,提出了多维贫困的识别、加总和分解方法,并可按照维度、地区对多维贫困指数进行分解.以A-F模型为基础,联合国授权和支持的“牛津贫困与人类发展项目”

4、小组2010年发布了界定绝对贫困人口的多维贫困指数。二、国内研宄现状在贫困程度的具体测量方面,田飞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构建指标体系,用贫困指数测度安徽农村贫困线;Chakravarty、陈立中等采用Watts多维贫困指数及分解方法测度贫困及不同维度贡献率大小;王小林采用MPI测量技术测量在我国家庭中的多维贫困;蒋翠侠等对中国1997至2006年的多维贫困进行测度;高艳云对2000年和2009年中国城乡多维贫困进行测度,从城乡两个方面探讨了各个维度的贡献率;郭建宇和吴国宝通过调整多维贫困测量指标值和权重分析其对于多维贫困结果的影响;王素霞等对2009年中国居民多维贫困进行分析

5、及测度;张立冬等运用CHNS数据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对流动性和绝对流动性进行测度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目前国内社会收入分配存在“阶层锁定”态势,为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多维贫困提供了方法与思路;王艳慧等在系统设计多维贫困识别指标体系及多维贫困测算算法流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双临界值”的“维度加总/分解”算法;范晨辉等应用Rasch模型对我国多维贫困进行实证研究;张全红和周强以MPI指数为基准,结合AlkireS.&FosterJ.提出的“双界线”法,通过分类统计个体或家户是否处于各指标临界值以下的方法判定多维贫困者。而在精准扶贫政策方面,很多学者也提出很多问题和挑战。中国国际

6、扶贫中心黄承伟和覃志敏系统阐述了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演进和精准扶贫的重点问题,指出我国目前贫困人口的识别以2013年统计数据进行规模控制、逐级分解,并从在册贫困户中选出,容易因分解失当、人手不足等主观因素将真正的贫困人口排斥在识别范围之外。吴雄周和丁建军认为单维瞄准过分强调瞄准贫困对象,而忽视对主体、原因、产业、时序等维度的瞄准,精准扶贫需要向多维瞄准嬗变。左停等发现,精准扶贫还面临着规模控制、乡村内平均主义思想、村庄间贫困户实际识别标准差异等挑战。除了以上研究,还有很多学者把关注点放在农村的多维贫困测度上。张志国、聂荣利用2004年-2011年中国监控与营养调查数据计算出

7、中国农村家庭的多维贫困指数,并将总体贫困分解成为暂时性贫困和慢性贫困,同时还探讨了家庭特征和贫困动态性之间的相关性;汪辉平、王增涛、马鹏程几位学者则从农村地区致贫因素着手,通过对西部9个省市1214个贫困户的深入调查分析,发现因病致贫是农村居民贫困最主要的原因,并以此提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以及完善农村大病救助体系。、结语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关于利用多维思想进行贫困测度的研究非常多,但是国内大部分学者研究的立足点都是国家层面或者农村,忽略了多维贫困指数在区域贫困程度测度上的应用,缺乏与区域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