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创业板新股申购收益率的因素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影响创业板新股申购收益率的因素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ID:28288762

大小:7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9

影响创业板新股申购收益率的因素实证分析【文献综述】_第1页
影响创业板新股申购收益率的因素实证分析【文献综述】_第2页
影响创业板新股申购收益率的因素实证分析【文献综述】_第3页
影响创业板新股申购收益率的因素实证分析【文献综述】_第4页
影响创业板新股申购收益率的因素实证分析【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影响创业板新股申购收益率的因素实证分析【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经济学影响创业板新股申购收益率的因素实证分析IPO(InitialPublicOffering)即首次公开发行,是指发行公司在一级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它在证券市场的各类活动屮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发行市场(又称一级市场)和交易市场(又称二级市场)的一个连接通道,经过这一通道,业绩良好的企业不断进入二级市场,为二级市场补充新鲜的血液;同时,二级市场的资金流动不仅实现了企业的首次上市股票融资,而且通过交易活动引导资金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优胜劣汰,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率。我国的IP0即创业板市场于2009年10月23日正式上市交易。自交易以

2、来,创业板新股上市平稳有序,交投活跃,截止2011年1月14口,我国A股创业板市场共有168只股票,已经成为机构投资者以及散户投资者重点关注的版块。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大都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增长性,但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业绩也不突出,但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所以创业板的风险要比主板高得多。自上市交易以来,创业板新股的首FI收益率一直居高不下,但是在新股发行过程中,也曾经发生首口破发的情况,给投资者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创业板的新股发行还在继续,规模和市值也在不断扩人,面对新股申购收益率这一问题,投资者也需要有切合实际并II能够指导实际的理论,以

3、往的学者主要有以下研究方向:一、新股短期发行抑价的理论解释1•非对称信息假说Baron(1982)认为发行人采取抑价发行策略的原因是由于发行人和认购人Z间存在非对称的信息SRock(1986)验证了投资者之间也存在非对称信息,就是说投资者中的一部分拥有信息而另一部分则没有,因此新股发行必须存在抑价,才能确保无信息投资者去中购新股。Rock模型认为,发行价与股票的中签率成正相关,所以新股上市后存在的超额收益就在于吸引无信息投资者申购新股,以避免新股发行失败。2.流行效应假说这一假说是从投资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KohandWalter(1989)认为

4、一般投资者进行投资时往往不只是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进行的,反而非常容易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比如某个投资者对某只股票j直很看好,并且他还掌握着一些利好消息,但是当他看见其他投资者在看空这支股票时,他也会考虑放弃购买这只股票;另一面,如果他看见大量的投资在购买一只股,他则会不断增加购买的信心。所以,为了避免发行失败最切合实际的方法就是发行人有意压低新股价格吸引第一批购买者,从而带动其他更多投资者来购买。2.投资银行声誉假说BeattyandRitter(1986)认为投资银行为了树立并维护良好的声誉,有意压低股票的发行价格。因为如果一家投资银行将某一

5、只股票的发行价格定得过高,会被投资者认为存在欺诈,那它将失去声誉并丧失市场份额。3.股权分散假说BoothandChua(1996)的文章指出,上市后的股票需要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才能帮助发现其价值,这就需要投资者大量地交易该股票,出现充裕的流动性。发行人有意压低发行价格是为了造成超额需求,从而使公司拥有大量的小股东,股权分散既可以增加公司的流动性,又可以防止公司被收购5。4.内在价值信号假说AllenandFaulhaber(1989)指出,新股定价偏低体现了发行公司内在价值。CrinblattandHwang(1989)提出,股票价值被低估的程度越

6、深,说明公司的内在价值越小。对于投资者来说,价值的低估水平是一个信号,因为只有那些拥有高成长性的公司才能够弥补由于价值低估所造成的资本损失。5.市场过度投机假说该理论认为,新发行的股票基本上都存在供不应求的状况,此时发行价格便不能用以作为分配的标准,所以只有通过配额机制。因此,那些在一级市场上没有活得或者还想继续买进股票的投资者便会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交易。只要大家都认为股票价格会上升,这种购买活动就会进行下去,其最终结果便形成了投机泡沫。以上所述是对新股短期发行抑价的主要解释,此外还包括:Tinin(1988)提出的防范法律诉讼假说;Chowdhry

7、andShweman(1994)提出的承销方式和时间间隔假说等等。二、关于新股短期发行收益率的实证研究成果ReilyandHatfield(1969)进行了新股抑价发行问题的研究,他们利用美国股票市场上1963年1月一1965年12月间53只新股为样本进行分析,发现这些股票的平均首日冋报率为9.6%,人人超过同期的市场基准收益率。Levis(1993)对英国新股,Dawson(1987)对香港新股的硏究及众多学者大量的实证硏究均表明,新股短期发行抑价现象在世界各国的股票市场中儿乎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我国的股票市场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关于新

8、股发行抑价问题的研究也相对滞后。但是经过研究发现,我国股票市场也存在发行抑价问题,而且抑价程度相当高。洪礼旺(2010)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