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库存 到去产量.doc

从去库存 到去产量.doc

ID:28360235

大小:15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9

从去库存 到去产量.doc_第1页
从去库存 到去产量.doc_第2页
从去库存 到去产量.doc_第3页
从去库存 到去产量.doc_第4页
从去库存 到去产量.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去库存 到去产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去库存”到“去产量”发布日期:2010年8月2日分析师:胡艳妮010-85130973执业证书编号:S1440206070030刘之意010-85130273执业证书编号:S1440110040077信息或事件:7月份PMI为51.2%,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8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公布:7月份中国的PMI为51.2%,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11个分项指数仍然延续回落势头。同上月相比,唯从业人员指数上升1.6个百分点;其余各指数均不同程度回落,但回落幅度不大,多在1个百分点左右。其

2、中,生产指数回落幅度较大,达到3.1个百分点。本月20个行业中,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达到50%以上;饮料制造业位于5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纤制造及橡胶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低于50%。从产品类型看,原材料与能源类企业低于50%;中间品、生活消费品和生产用制成品类企业高于50%。简评:1、PMI在预期之中回落,去库存进程在继续深化。7月份的PMI为51.2%%,比上月再度回落0.9个百分点,且创下近17个月新低。PMI的继续回落,缘于去库存行为的深

3、化,在我们的预期之中。在6月2日的PMI点评报告《中国制造业进入典型的去库存阶段》中,我们分析了去库存行为的肇因和产业链的联动机制,指出中国经济正步入去库存阶段;在7月1日的PMI点评报告《从量到价,去库存进程深化》中,我们分析了去库存行为中的量价配合和主被动转换机制,指出“在这个去库存的初期,我们很快就会触及价格的顶点”;在7月29日的工业利润点评报告《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趋弱——去库存的经济后果之一》中,我们分析了去库存进程中的量价本利变动趋势,并指出:目前的二次去库存正处于深化时期,并从“去库存化”进一步向

4、“去产量化”扩展。从目前的PMI指标体系的演进和实体经济的走势来看,我们的判断正在逐步被证实。图1:7月份中国的制造业PMI指数继续下降为51.2%数据来源:CFLP,中信建投研发部1、需求减缓、采购降低,去库存行为继续上演。对于PMI的11个分项指标,我们发现其变动趋势和上个月基本一致,不过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表现为,沿着企业的经营脉络自下而上地看:(1)营销环节:订单指数(包括新订单指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继续全线下跌;不过,产成品库存不再继续走高,而是基本和上个月持平。(2)生产环节:生产量继续

5、大幅度下滑;不过,从业人员的人数却基本企稳。(3)采购环节:原材料库存空耗(原材料库存指数继续小于50%),采购量、采购价也继续回落。总体来看,我们再度看到了需求的持续萎靡,看到了生产的减缓,也看到了原材料被消耗而采购的意愿在降低,因此我们判断:目前去库存的行为仍在继续上演。表1:PMI分环节的增幅—和5月份相比,产成品库存转而减少,而生产量也大幅度减少生产环节指标分类本月数据环比增幅(%)上个月环比增幅(%)全部PMI51.2(0.9)(1.8)采购环节进口49.3(1.1)(0.5)采购量52.2(1.3)

6、(2.5)购进价格50.4(0.9)(7.6)原材料库存47.8(1.6)(1.6)生产环节生产量52.7(3.1)(2.4)从业人员52.21.6(1.5)营销环节产成品库存49.9(1.4)1.5供应商配送时间49.9(0.1)(0.9)积压订单46.8(0.6)(2.3)新订单50.9(1.2)(2.7)出口订单51.2(0.5)(2.1)数据来源:CFLP,中信建投研发部图2:订单指数继续纷纷下滑,需求持续疲软数据来源:CFLP,中信建投研发部图3:库存被消耗,然而补充库存的意愿并不高,采购量、价继续齐

7、跌数据来源:CFLP,中信建投研发部1、产成品库存下降,主要缘于“去产量化”进程加速。我们曾强调,去库存牵引机制的枢纽,首先在于需求;因此我们认为产成品库存指数,对于行业是否进入去库存阶段,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不过,在进入去库存阶段之后,产成品库存指数的指示作用开始趋于减弱,因为此时企业在需求持续萎靡、产成品价格下降的背景下开始主动地降低产量,这意味着在这个阶段,“去产量化”将占主导地位。因此产成品库存的下降,一方面是由于由生产带来的新增注入量减少,成品库存的积累速度明显放缓;另一方面,产成品库存的下降,也可能

8、缘于终端需求依然存在——这意味着本次去库存过程中,需求减缓的力度和节奏都不如08年下半年的“第一次去库存”那般猛烈,从而给予了企业以调整经营决策、重新配置资源的时间,当然这也意味着本轮去库存给宏观经济带来的冲击要柔和得多。图4:产成品库存指数:7月份下滑到49.9%,意味着产成品库存基本和上个月持平数据来源:CFLP,中信建投研发部对于制造业中的“去产量化”,在7月29日的工业利润点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