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中医证候实质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冠心病中医证候实质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ID:28374028

大小:77.5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冠心病中医证候实质代谢组学研究进展_第1页
冠心病中医证候实质代谢组学研究进展_第2页
冠心病中医证候实质代谢组学研究进展_第3页
冠心病中医证候实质代谢组学研究进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冠心病中医证候实质代谢组学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冠心病中医证候实质代谢组学研究进展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WHO统计,仅于2008年由冠心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心血管疾病总死亡人数的42.2%。因此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自东汉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胸痹心痛”病“阳微阴弦”的本虚标实病机以来,对心肌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辨证论治和证候实质研究一直是中庾药防治研究的焦点,人们希望通过证候物质基础的寻找,找到证候的特异性指标,建立证候实验诊断客观性金指标,从而实现证候的微观

2、辨证依据。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整体、动态、综合与分析的特点,代谢组学抛开体内纷繁复杂的生化分了相互作用和网络式代谢过程变化,从代谢网络终端表象的整体角度反映生物体的功能水平,弥补了以往采用单一指标或少数儿个指标研究某种病理和生理变化的不足[1]。从辨证思维模式来说与中医学的系统观、整体观相近,因此,代谢组学技术为中医证候研究提供崭新的技术平台。中国学者对代谢组学研究也表现出越来越大的热情[2]o文章就冠心病证候实质代谢组学研究综述如下。1临床研究代谢组学从1999年Nicholson提出概念,II前已

3、逐步成熟并渗透到医学领域的各个层面[3〜6]。冃前国内已进行了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慢性胃炎湿热蕴脾证、大鼠肝郁脾虚证、大鼠气虚血瘀证的代谢组学研究,分析出某些特异性的代谢产物[7〜8],证型据此可被较好地区分,并通过证型相关住物标记物群的分析初步揭示了相应证型的科学本质,证明了代谢组学研究手段在中医证木质研究中的可行性。陈闽军等[9]采用GC和(或)MS技术,发现肾阳虚模型动物的代谢网络明就偏离正常组动物,而用温阳中药干预后,模型动物的代谢谱回归至正常范围,呈现网络修复的效果。魏星[10]采用气相色谱(GC)-质谱(M

4、S)联用技术寻找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内源性代谢分了标记物。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与冠心病患者血浆代谢物完全分离,对二者分离贡献最大是1厂缄氨酸、廿氨酸、丙氨酸、I厂丝氨酸,且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血瘀证与非血瘀证Z间冇明显分离趋势,44种物质对分类冇显著影响。证明血浆GC-MS代谢图谱能冇效的从健康人中区分出冠心病患者;从冠心病患者中区分出血瘀证患者,这些含量存在差异和对分类冇贡献的物质可能是冠心病血瘀证诊断和辨证的潜在代谢标记物和客观指标。史琦等[11]对45例病患者及15例正常人的血装样本进行核磁共振检测,对其血装中的内

5、源性小分了及大分了代谢产物进行全面鉴定。结果检测到冠心病患者和止常对照组血浆内源性代谢成分39种。特征性代谢物筛选结果显示血瘀证的特征性代谢产物包括绳氨酸和丙酮。证明冠心病患者血瘀证的异常代谢过程主要包括了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筛选出的2种代谢生物标志物基本上实现了对冠心病血瘀证的冇效识别。魏岩等[12]对10例冠心病心绞痛先天伏寒兼心血瘀阻证、10例冠心病心绞痛非先天伏寒兼心血瘀阻证患者的血清样木进行氢核磁共振检测。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方法研究2组患者Z间血清代谢产物谱的差异。结果显示冠心病心绞痛先天伏寒兼心血瘀阻

6、证、非先天伏寒兼心血瘀阻证患者的血清代谢物可以被分开,2组存在明显差界的代谢产物:丙氨酸、低密度脂蛋口/极低密度脂蛋口、脂类化合物、谷氨酸、谷氨酰胺、「葡萄糖、高密度脂蛋口。证明利用代谢组学方法能区分冠心病心绞痛先天伏寒兼心血瘀阻证和非先天伏寒兼心血瘀阻证患者的血清氮核磁共振(1H-MIR)代谢谱,能确定先天伏寒证与非先天伏寒证之间存在能量代谢、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方面的异常。张开泰等[13]运用1H-NMR技术,检测健康对照组和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冠心病组)新血府逐瘀汤治疗前示血浆小分了代谢产物的水平。2

7、纟II血浆代谢产物的变化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差异性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组治疗前与治疗示及健康对照组的代谢产物具有明显弟异。冠心病组患者治疗前血浆乳酸、纟R氨酸、丙氨酸、葡萄糖、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健丿隶对照组、冠心病纟R治疗示患者,而壳氨酸、苏氨酸、柠檬酸的含址明显降低;健康对照组与冠心病组治疗后患者Z间代谢产物差界无显著性(P>0.05)o结论新血府逐瘀汤可能通过调整糖类、脂肪、氨基酸等物质的代谢,使人体趋向于平衡,从而发挥其整体治疗作用。华何与等[14]对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

8、痹阻证患者和12例不稳定烈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的血浆样本进行氢核磁共振检测。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方法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痹阻证患者与气虚血瘀证患者Z间血浆代谢产物谱及的差界。各组血浆核磁共振氢谱的PCA结果显示,不稳定烈心绞痛证痰浊痹阻患者[JP2]与不稳定型心绞病气虚血瘀患者能够被区分,2纟f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