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教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

让品德教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

ID:28378658

大小:61.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让品德教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_第1页
让品德教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_第2页
让品德教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_第3页
让品德教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品德教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品德教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作为一名品德教师,我清楚地知道“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

2、A

3、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宂社会。”最有效的途径当然是让学生离开课堂,步入社会生活,在亲身实践与体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但是从现有的条件來看,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组织大量的社会实践和体验活动,而且有些生活场景也不是人人都能亲身经历的。怎样让品德教学找到回家的

4、路,真正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呢?在一年多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进行了认真地实践和探索。一、构建绿色课堂,营造活动氛教室作为教学的主要阵地,在教育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教室的环境布置,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现在教室里己经不是素面朝天了,而是一些名人名言、规章制度成了主角,但这些离学生的兴趣中心距离太远,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难免产生拘谨感,在活动中放不开手脚,而且会让学生感觉自己就是在受教育,容易隐蔽自己真实的情感,做出一些虚假的附和。因此,我们提倡童趣化的教室布置,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室里张贴学生感兴趣的画报,并定时更换。如德育漫画,图文并茂的漫画既给学生以新

5、鲜感,乂在无形之中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画图画、设计标语布置教室,这样更能增添亲近感。二、收集生活素材,丰富活动资源。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故事、诗歌、谜语、名人名言、案例、新闻等,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加以利用,使学生倍感亲切,还可以作为话题,幵展活动化教学。如教学《农产品的家园》一课,我在课的导入部分根裾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了十种农产仏的谜语:玉米、花生、萝卜、石榴、桔子、西红柿、土豆、廿蔗、辣椒、西瓜,让学生来猜谜语,以此激发他们的兴趣,更好地利用他们己有的生活经验来参与新的学习,较好地隐蔽了教育意图,让学生感觉不到是在教育他,要他怎么

6、做,而是他们自己在寻求答案,在交流应该怎么做,拉近了品德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距离,也丰富了品德学科的活动化教学的资源。三、开展多样活动,获得情感体验。在以往学生的学习屮我主要应用下列几种学习活动,即想象、游戏、实践、角色扮演等方式來辅助教学。1.想象想象是一种有趣的活动方式,学生对此往往乐此不疲。其原因有很多,其一是这一年龄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他们往往在学到某一知识点或是看到课文中某一段文字或图片就会展开联想,这种想象如教师利用不当就会成为学生开小差的原因,若是利用的好对学习的内容会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因此我在教学屮就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有的放失的进行想象这种学习活1.游戏

7、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在课堂上做游戏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掌握知识就不会变的如往常般枯燥乏味而是轻轻松松的就接受了。这种做游戏的快乐对于小学生来说会很快迁移为学习《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是快乐的,这样对以后的教学是大有益处的。2.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品德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道理,有待于落实到自身的行为中去,这就需要联系实际,导之以行。而“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又大多贴近生活,要在实际生活屮完成养成教育,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关键还在课外。我们要利用有限的课堂,设计多样的活动,把学

8、生的课外活动串接起来,真正使品德教学从生活中来,冋到生活巾去。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冇助于提高儿童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观点的能力。角色扮演的频率与各种承担能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不管什么性别、智商的儿童,经常与同伴进行角色扮演,比其他儿童,更易与同伴相处,更受同伴欢迎,社会技能更强。众多的心理学家还认为,在实际的教育情况里,角色扮演常常能产生神奇的力量。因此,低年级思想品德课,应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基础,以孩子爱模仿别人的特点为突破口,给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实践的空间,发展良好的个性,促进健康的人格。四、倡导多元评价,持续发展动力。我们在活动化教学中要“建

9、立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体现现代评价的价值取向,评价要重视过程,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自评和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其他教育参与者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多元化的评价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看到自己在进步,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而不是一次评价、一人评价定优劣,让学生更多地去注意活动过程,而不是紧盯一个结果,有利于活动化教学的延伸和系列化。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改变学生说一套做一套的两面道德,而且把评价的权利从学校老师扩人到社会家庭,也能让某些遗忘了道德准则的成年人在担任评价者的同时再一次受到道德教育或提醒,从而规范

10、自己的道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