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重要笔记

中医内科学重要笔记

ID:28391016

大小:75.3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9

中医内科学重要笔记_第1页
中医内科学重要笔记_第2页
中医内科学重要笔记_第3页
中医内科学重要笔记_第4页
中医内科学重要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重要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总论(结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进行复习)(二)各论1.深入系统地掌握内科常见病证的概念、病因病理、辨证要点、分型证治、转归预后、预防调摄等内容,并能知常达变、灵活运用。这些病证有:感冒、咳嗽、肺胀、哮证、喘证、痰饮、血证、心悸、胸痹、不寐、郁证、胃痛、呕吐、泄泻、痢疾、腹痛、胁痛、黄疸、积聚、鼓胀、头痛、眩晕、中风、水肿、淋证、腰痛、消渴、痹证、痿证、内伤发热、虚劳及肺痈。2.对下列病证,应重点掌握其辨证论治的规律。这些病证有:肺痿、肺肺、自汗盗汗、厥证、癫狂、痫证、噎膈、呃逆、霍乱、便秘、虫证、痉证、瘻病、疟疾、瘙闭、遗精、耳鸣及耳聋。3.比较鉴别中医内科病证,其概念、病

2、理、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方面互相之间存在相似而又相异之处,正确地加以比较、鉴别,对于提髙中医理论、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1)感冒与温病早期。(2)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3)风寒感冒与风寒咳嗽。(4)风热感冒与风热咳嗽。(5)风热咳嗽与肺痈。(6)肺痈与肺唐。(7)哮证与喘证。(8)实喘与虚喘。(9)肺胀与咳嗽、喘证、痰饮。(10)肺胀与心悸、水肿。(1)肺痔与虚劳。(2)苓桂术甘汤与甘遂半夏汤治疗饮停于胃。仃3)自汗与脱汗、战汗、黄汗。(14)相同病理,导致不同血证。(15)相同处方,治疗不同血证。(16)胸痹与真心痛。仃7)胸痹与胃痛、胁痛、悬饮。(18)惊悸与怔忡

3、。(19)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20)癫、狂、痫证。(21)中风、阙证、痫证、痉证。(22)中风之中脏腑与中经络。(23)痉证与破伤风。(24)暑厥、气厥、蛔厥。(25)头痛与眩晕。(26)诸痛的部位、性质、特点与辨证论治。(27)引起昏迷的常见病证。(28)以下列方药为主方治疗的病证:龙胆泻肝汤、温胆汤、柴胡疏肝散、归脾汤、金匮肾气丸、失笑散、翟香正气散、葛根苓连汤等。(29)噎膈、反胃、梅核气、呕吐。(30)呃逆与干呕、暧气。(31)泄泻与痢疾。(32)霍乱与呕吐、泄泻。(33)霍乱与疫毒痢。(34)干霍乱与腹痛。(35)腹痛与疝气、肠痈。(36)胃痛与真心痛。(18)各种虫证的

4、特异性诊断依据。(19)急黄、胆黄、瘟黄。(20)虚证黄疸与萎黄病。(21)积证与聚证。(41)鼓胀与水肿。1.转化联系:中医内科病证发生后,由于失治误治,往往转化成另外病证,只有清楚地认识到病证之间的转化过程、相互之间的联系,才能正确地诊断和治疗。(1)感冒与咳嗽。(2)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3)肺痈、肺唐、咳嗽、喘证、哮证与肺痿。(4)哮证与喘证。(5)咳嗽与喘证。(6)咳嗽、喘证、痰饮与肺胀。(7)肺胀与心悸、水肿。(8)胸痹与心悸。(9)心悸与不寐。仃0)泄泻与痢疾。仃1)活人败毒散与葛根苓连汤治疗痢疾。(12)痢疾的预后与转归。(13)呕吐与反胃。(14)胁痛、黄疸、积聚、

5、鼓胀在病理上的联系与转化关系。仃5)鼓胀常见合并症的诊治。(16)淋证与瘙闭。(17)淋证、瘙闭与水肿。(18)消渴与中风、胸痹。(19)消渴常见合并症的诊治。(20)头痛与眩晕。(16)头痛、眩晕与中风。(17)下列病证的调护特点:胸痹、郁证、水肿、中风、瘙闭、消渴、虚劳、痹证、胃痛、泄泻、痢疾及呕吐等。(18)湿、水、饮、痰相互转化在中医内科病证发生发展的意义。(19)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16)肺疥与虚劳。(17)痿证与痹证。1.历代著名医家、医著与内科学:中医内科学是随着历史的前进和医学实践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历代医家、医著的学术思想,医学流派对内科学的理论与临床都有一

6、定作用和意义。掌握并运用有关学说、医论旨在更好地了解历史沿革,指导临床实践,提髙医疗水平。(1)历代医家在内科学发展中的主要成就。(2)《医学心悟》论咳嗽病理。(3)《医学正传》论哮与喘。(4)《证治汇补》论肺胀。(5)《景岳全书》论血证病理。(6)《血证论》论治血四法。(7)《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论治吐血三要法。(8)《医学正传》论九种心痛证治。(9)《四明心法》论吐酸病理。(10)《医宗必读》论治泻九法。(11)《景岳全书》论痰与饮、泄与痢的异同。(12)刘河间论痢疾治法。(13)《金匮要略》论胸痹。(14)《医宗必读》关于积聚分期论治。(15)《内经》、《丹溪心法》、《景岳全书》

7、关于眩晕的论述。(16)《内经》、张仲景、朱丹溪、王履、张景岳、王清任等论中风病因病理。(17)《外科正宗》论瘻病。(18)《丹溪心法》、《景岳全书》、《医宗必读》论水肿。(19)《内经》论痹证。(20)《内经》论痿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