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冲刺古诗鉴赏学案

高考语文冲刺古诗鉴赏学案

ID:28394702

大小:44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9

高考语文冲刺古诗鉴赏学案_第1页
高考语文冲刺古诗鉴赏学案_第2页
高考语文冲刺古诗鉴赏学案_第3页
高考语文冲刺古诗鉴赏学案_第4页
高考语文冲刺古诗鉴赏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冲刺古诗鉴赏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语文高考冲刺学案善用五个“抓手”,做好情感分析题学案略语 高考考查古诗鉴赏的重中之重是对所给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其角度有二:一是直陈式,要求直接答出某句(某联、某片等)或全篇的思想感情;二是分析式,要求不仅要答出其思想感情,还要进行分析。而后者恰恰是考生的软肋,不少考生感到无从下手。二轮复习,就要“救弱补长”,要学会找到“抓手”,切实练就情感分析题的硬功夫。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水仙子·寻梅乔 吉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①,树头树底孤山②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③。酒醒

2、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注 ①两履霜:一双鞋沾满了白霜。②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之中,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赏梅养鹤。③缟袂绡裳:缟袂,素绢的衣袖;绡裳,薄绸的下衣。结合全曲,简要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答: 答案 先写寻梅时的急切之情,再写遇梅时的惊喜(欣喜)之情,最后写酒醒后的失落(惆怅、怅悯)情绪。解析 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要抓住全曲第一大句中的“两履霜”,第二大句中的“忽相逢”,第三大句中的“酒醒寒惊梦”和“笛凄春断肠”。赏析 此曲前三句写寻觅梅花的过程,事实上是作者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过程。“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

3、两句,给人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终达彼岸的愉悦。出人意料的是,作者的情绪却陡然倒转:冷风彻骨,骤然酒醒,凄婉的笛声令人断肠;而朦胧的月色,正把梅花消溶。结尾连用三个典故,进一步描写梅花的神韵,自然带出诗人因理想难于实现的感叹和忧伤。此曲情感起伏回环,情节一波三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复杂的心曲,折射着当时复杂的社会现实。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赠程处士[唐]王绩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礼乐囚姬旦[注],诗书缚孔丘。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注 姬旦:周公。相传周代的礼乐制度都是周公制订的。这首诗抒发了诗

4、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 答案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厌倦世事、鄙弃儒家传统观念、追求自由(或“任情”)人生的思想感情。首联写人生百年世事纷繁,表达对世事的厌倦;颔联以日出日落之随意、河水流淌之任情反衬人生的不自由,表达对自由的渴望;颈联指责“礼乐”囚禁“姬旦”,“诗书”缚住“孔丘”,表达对儒家观念的批判和鄙弃;最后一联写诗人宁愿以睡忘世,以酒消愁,表达其忘怀世俗、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解析 该答案采用的是先总后分、逐联分析的思路;也可以不按照这样的格式答题,只要能结合诗句把其中的情感分析出来,言之成理即可。赏析 此诗题为

5、赠人,实为叙志咏怀。首二句,先写“百年”,次写“万事”,以“百”“万”两个约数接“扰扰”“悠悠”,且以表示内在感情的“长”“悉”相衔接,概括了时间、空间和人事的纷繁,显示出诗人厌烦尘嚣、追求解脱的心理。由于诗人在现实中到处碰壁,郁郁不得志,以致“才高位下,免责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自撰墓志》)。因此,他不得不对自己原先以正统儒者自居,以周公、孔子为楷模,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进行深刻反思。反思的结果,使他觉悟到:正是“礼乐”囚禁了“姬旦”,“诗书”缚住了“孔丘”。囚禁、束缚二句,在前两句的映衬对比下,显得分外

6、强烈、沉痛。“日光”“河水”一联,诗人以自然的景象与不自由的自我进行对比,至8“礼乐”“诗书”一联发而为愤激语。诗人决心皈依自然,过清静无为的生活。“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睡,代表不以世事为念的生活;醉,意味着对社会的消极反抗。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汉宫春·梅晁冲之①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东君②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③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注 ①晁冲之

7、:北宋词人,因朝廷党争遭贬,后隐居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②东君:司春之神。③玉堂:华贵的宫殿。下片借梅花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答: 答案 ①“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②“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表达了对林逋的仰慕和追思;③“对孤芳、分付他谁”,借林逋去世之后无人欣赏梅的孤芳,表达了对无人赏识自己的忧愤;④“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表达了坚守自己高洁品格的情怀。解析 此词咏梅之孤高与环境冷落而有所寄意。词人选择一系列色淡神寒的字词,刻画梅与周围环境,宛若一幅水

8、墨画,其勾勒梅花骨格精神尤高,给人以清高拔俗之感。全词风格疏淡隽永,句格舒缓纡徐。上片起首一句,以修竹作陪衬,极言野梅品格之孤高。二、三两句,极写梅的孤洁瘦淡。芳洁固然堪赏,孤瘦则似须扶持,以下两句就势写梅之不得于春神,更为有力:“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