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州大鼓的艺术特征与现状调查

澧州大鼓的艺术特征与现状调查

ID:28399190

大小:62.6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9

澧州大鼓的艺术特征与现状调查_第1页
澧州大鼓的艺术特征与现状调查_第2页
澧州大鼓的艺术特征与现状调查_第3页
澧州大鼓的艺术特征与现状调查_第4页
澧州大鼓的艺术特征与现状调查_第5页
资源描述:

《澧州大鼓的艺术特征与现状调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澧州大鼓的艺术特征与现状调查澧州大鼓是湖南澧县民间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从现有资料来看,起码有400年左右的历史。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古老的地方曲艺在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却始终是当地人民精神生活的主耍食粮,而且呈现出勃勃牛机。这也正是我对澧州大鼓产牛浓厚的研究兴趣的理由。一、澧州大鼓的艺术特征1・音乐特征:澧州大鼓的音乐是一种叙事性的音乐体裁,音乐的曲调特征与当地的地方方言紧密相连,由于澧县的基础口语是澧州官话,其声调偏低,语气平直,声调缺少“四声”(去声),以“一声”和“二声”为主,语调通畅舒缓,其句势逐渐偏低,有明

2、显的“下落”感,因此形成了澧州大鼓音乐曲调的“平腔口语特征”,音乐旋律平直朴实。澧州大鼓的音乐调式一般以五声宫调式和五声?盏魇轿?主,调式发展时常有转调的现象,由于方言的原因,在旋律进行中还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偏”不“正”的音,音程关系不是完全的全音与半音的关系,恰恰因为这些不“偏”不“正”的音调而形成了澧州大鼓特有的音乐风格。澧州大鼓的曲式结构和乐句结构一般是以歌词内容而分,它的篇幅很大,演唱有很人即兴性和随意性,但是其乐句结构却是完整和严谨的。从外部结构形象上看,澧州大鼓大都为上下句结构方式。后来大鼓演变出说鼓形式

3、,音乐曲调有的由民间小调变化而来,有的则脱胎于地方小戏“花鼓戏”音乐。2・伴奏形式:澧州大鼓的伴奏除特殊的曲目加铜锣外其他一律用鼓点伴奏,鼓点的节奏极为丰富,特征明显,节奏音一般分为八分节奏、十六分节奏,很少有附点、切分、三连音等特殊节奏。节奏富有动感。鼓边音、鼓心音和鼓梆音构成节奏三种骨干音色,十分动听,唱到激昂之处,打鼓就异常激烈。后來,伴奏又加入喷呐和铜锣,甚至还加月琴为伴奏增加了更多丰富的色彩。喷呐吹奏一般在段落Z间,开头和结尾也有规定的曲牌。曲牌一般有大闹台、中闹台和小闹台。3•唱词内容及特征:澧州大鼓的唱

4、词内容开始都为民间传说、为死人请亡和历史文学唱本,冇的一场下來要一个晚上甚至几天才唱完。澧州大鼓的唱词大体分五类:一类是说书,如:《白蛇传》、《西游记》等;二类是民间传说;三类是请神劝亡的迷信唱词;四类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人和事;五类是即兴赞词,如夸奖人家媳妇、儿郎等等。解放后,鼓词还在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等等。澧州大鼓的唱词都是用民间俗语,方言为多,且用方言押韵,一句基本用七个字,后来有用十字句。由二句、三句、四句、六句、八句为一组,多组构成一段。每段要求一韵到底,常用韵十个半:天、地、人、和、龙、虎、豹、

5、豺、黄、花、黑(半韵)。4・流派特征:澧州大鼓经历了叫化子一打鼓匠一民间艺人三个阶段,经过400年的锤炼和艺人们的不断完善,现已H趋成熟,并形成了以“澧州官话”为体系的四大流派:即“西调”、“东腔”、“南板”、“北路”。“西调J此派艺人集屮在澧县西部大堰挡镇一带,其代表人物和祖师爷叫李启正(已故),此流派演唱以情节见长,其唱腔和板式激越流利,转腔圆滑,唱词不受七字句的限制。曲式结构较为灵活。值得注意的是其唱腔里融有少量的地方小调。后来,李启正的徒弟周继阳、毛绍斌和徒孙周子房在澧县名气很大,西调也因此在澧县产生很大影响

6、。他们演唱特别讲究韵味,风格细腻轻柔,耐人寻味。“东腔J此流派艺人集中在澧县东部地区红湖区一带。这个流派演唱时善于抒情,因而以“唱”见长,其腔调融有“汉剧”、“楚剧”、“京剧”以及地方小调和道教的音调,优美动听。东腔以金忠孝为代表。“南板此流派集中于澧县城郊一带,因其语言为“澧州官话”又称其为“官话派”,其祖师可以追溯至明末的落第秀才苏金福,此派严守祖规,沿袭传统,其唱词结构均为七字一句,段落结构为四句,因而其唱腔结构上下句关系极为典型,由于其唱词唱腔规范、打击伴奏规整、音调素材单纯等原因,因而较之其他流派缺少变化。

7、该流派主要代表人有郭祖登、钟吉祥、周召学。钟吉祥的演唱以悲调见长,旋律线条优美,唱腔动人。郭祖登的唱腔起伏大,风格激越。“北路J该流派分布在澧县各地,特指是没有严格师承关系,而又在群众中有一定影响的民间艺人,他们的特点是吸取众家之所长,唱腔灵活性较大,其代表艺人有刘清斌。刘清斌的演唱唱腔非常灵活,曲调诙谐。二、澧州大鼓表演形式的演变澧州大鼓原名丧鼓、孝鼓,是死人后在孝堂闹丧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形式,后来发展到茶社、婚庆等其他场所,流行于湘北大地及湘鄂边境地区。改革开放后茶馆酒楼打鼓说书蔚然成风,在澧县男女老少人人接受。

8、开始,澧州大鼓的表演形式是一人击鼓演唱,有站立也可坐着,鼓为木桶和牛皮制成,一般用红漆,大小有别,声音清脆洪亮。鼓棒两根,演唱者两手各拿一根鼓棒,击鼓动作随曲目唱腔或急或慢,或收或扬,激情飞扬,潇洒自如。到了清朝同治年间,澧州大鼓的演唱形式冇所改变,主要是在说唱中间加吹锁呐,有由一人完成的,也有由两人完成的,一人完成叫“独脚”,两人表演时分上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