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浅谈

炙甘草汤浅谈

ID:28421105

大小:7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0

炙甘草汤浅谈_第1页
炙甘草汤浅谈_第2页
炙甘草汤浅谈_第3页
炙甘草汤浅谈_第4页
炙甘草汤浅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炙甘草汤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炙甘草汤浅谈栾金红赵龙刚(吉林省白山市中医院内科疗区吉林白山134300)【中图分类号】R2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5-0387-02【摘要】分析《伤寒论》原文及张仲景制方用药木义,炙甘草汤是滋阴养血,通阳复脉之方。乂名复脉汤。为临床常用的经典名方。临证应辨清气血阴阳之所属,观其脉证,随证加减。应万变不离仲景立意之根木。【关键词】炙甘草汤方药分析辩证论治炙甘草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之《伤寒论》,177条原文曰[1]:"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方由炙甘草、生姜、人参、牛地黄、桂枝、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组成。方能调阴阳,补气血,悸可宁而脉可复

2、,故又名复脉汤。为临床常用经典名方。1原文解读伤寒是指外感风寒而即发的疾病,因太阳主表,风寒之邪外袭于肌表,太阳首当其冲,邪犯太阳之表。伤寒,若病在太阳,当见恶寒、发热、脉浮等表证。今不见表证,却见脉结代、心动悸的脉证,说明病在太阳而内累少阴。因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太阳感寒,若少阴内虚,则极易出现少阴心悸之证,也有心主素虚,复感风寒而见心动悸、脉结代者。木条原文置于太阳病篇的最后部,说明木证是外感邪气,已经过了一段时间,或失治,或误治,外邪损伤了气血津液,造成脏气虚衰,脉搏不续出现心动悸、脉结代之证。心动悸即⑵虚里部位跳动不安,营血既亏,心无所养,真气以馁,则心惊,脏神不宁,所以现心动悸之证

3、。《医宗金鉴》曰[3]:“心动悸者,谓心下筑筑,惕惕然动而不自安也”。表现为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脉结代《伤寒论》178条中有明确的论述。结脉缓而时一止,止有定数。代脉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都属于节律失常而有歇止的脉象,结脉不规则歇止,歇止时间短,代脉则是有规则的歇止,歇止时间较长。两脉不能同时并见,但可见同一个患者。结脉为气血虚,心力不继。代脉为脏器虚衰。遇此脉证,虽有表证,但里证为急,当先治里,用炙甘草汤滋阴养血,通阳复脉。2方药分析李吋珍在《本草纲目》中说:“今古异制,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可也。”[4]现在从其说,“汉之一两,可用3g。”⑸故炙甘草汤方现代参考剂量为

4、炙甘草(12g),生姜(9g),人参(6g),生地黄(48g),阿胶(6g),麦门冬(10g),麻仁(10Q,大枣(10枚)。水煎服,阿胶*羊化,冲服。炙甘草汤中甘草仅四两(12g),却冠以“炙甘草汤”,乃由于方中炙甘草为主药,味甘入心,能益气养心,通经脉,利血气,甘能养脾健胃,本方滋阴要皆为甘药,说明健胃气是本。张仲景《伤寒论》全篇,始终贯穿着“保胃气”“存津液”的法则,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这对我们临证实践中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又配人参、大枣补气益胃,使气血生化有源,以复脉之本,配生地、麦冬、阿胶养心血,滋心阴,充心脉,方中重用生地,剂量最大,滋阴养血,峻

5、补真阴。此仲景救阴退阳之法。后世许多医家认为此药为君药。该方中之火麻仁,甘、平,入脾、大肠经,润肠通便,滋养补虚,不入心养神。加桂枝振奋心阳,配以大剂滋阴养血之品,功能燮理阴阳,调畅心脉,配生姜更能温通血脉,用清酒煎煮,通阳以利血脉,使滋阴而无滞结之患,现代不妨以黄酒代用。用量的多寡,在一个方剂里配伍上极其重要,临床上应用此方随心所欲,改动药味和比例,疗效差。古人制方有法,择药精能,钱数配合得宜,毫无遗蕴,值得后人去学习和体会。3加减化裁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在炙甘草汤(复脉汤)的基础上创造了加减复脉汤,由加减复脉汤的基础上又创造了一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人定风珠、救逆汤。用于治疗

6、温病,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加减复脉汤⑹是在复脉汤中去参、桂、姜、枣、洒之辛甘温热药物,加入酸甘敛阴养液之白芍,而成加减复脉汤。一甲复脉汤在加减复脉汤基础上加生牡蛎去麻仁。二甲复脉汤即一甲复脉汤加火麻仁、鳖甲。三甲复脉汤即二甲复脉汤加龟板。大定风珠即三甲复脉汤加五味子、鸡子黄。救逆汤即一甲复脉汤加龙骨。笔者临床运用炙甘草汤方吋,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变通,方中可加酸枣仁以增强养心安神定悸之力;兼血瘀者加丹参、红花、川茸、桃仁等活血之品,兼痰浊者加半夏、瓜萎等以化痰;兼浮肿者加萍苗子以辛开苦降,泻肺行水,利水消肿;湿阻加厚朴、苍术等化湿之品;气滞加陈皮、枳壳等理气之品;心肾不交加黄连、肉桂交通心肾。

7、临证时“整体观念,辩证论治”,加减变化谨守病机。4辩证论治炙甘草汤之功效在滋阴养血,通阳复脉,其治在心,所适应之脉结代、心动悸乃阴阳两虚,心失所养所致。炙甘草汤[刀“证治的根本乃是外感之后阴伤气亏。……应当最适合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脉结代、心动悸者”。心动悸有多种可能,如⑺“心虚胆怯,心脾两虚,肝肾阴虚,心阳不振,水饮凌心,血瘀气滞,痰浊阻滞,邪毒犯心等”。本证“心动悸”是津血不济的“脉结代”,如无“脉结代”而只是“心慌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