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教学

诗词格律教学

ID:28462263

大小:417.51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8-12-10

诗词格律教学_第1页
诗词格律教学_第2页
诗词格律教学_第3页
诗词格律教学_第4页
诗词格律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词格律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诗词格律第一章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韵:古诗词中的韵,指主要元音和韵尾,还包括声调。在诗词中用韵,叫押韵。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习惯上叫做韵脚。一、韵头不同的字也是可以互相押韵的,如:坎坎伐檀兮,an寘之河之干兮,an河水清且涟猗。idn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6n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縣貍兮?udn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伐檀一)an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d村庄儿女各当家。h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ua二、注意古今音的变化。有些诗,古音是押韵的,用普通话去读,却不押韵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

2、,朝朝误妾期。qT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dr了。用方言去读,往往又是押韵的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id白云深处有人家。i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ud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使诗歌富于音乐性。同一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反复出现,就构成了声音回环往复的美。四声:音节具有声调,是汉语语音的一个特点。南北朝时历仕宋齐梁三朝的沈约明确提出四声之说,揭示了这个特点。古今声调都是四个,但不完全相同。古代是平、上、去、入;现代是阴平、阳平、上、去。古代的入声,后来派入了现代的四声里。现代普通话里,入声韵消失了。/平(

3、阴平,阳平)“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入一上(元周徳清《中原音韵》)去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匹马两撇胡子(入声派入上声最少。去声>阳平>阴平>上声)利用普通话读音与古入声的变化对应规律识别入声字:(1)由bdgjzhz这六个不送气声母所组成的阳平声调的字全部是古代入声字拔博泊别雹答达得夺笛革格国隔虢荚集吉即局闸扎折浊竹杂泽昨卒足(2)zhuochuoshuoruofafolayece这些音节的字,不论四声全都是入声字捉着戳绰说硕若弱发法佛蜡辣叶业测册(除“椰耶爷野夜冶”夕卜)(3)-ue韵

4、字中,除“嗟、瘸、靴”外,都是入声字。n一虐疟卜略劣j-决绝q-却鹊x-学削y-月粤⑷bpmdtnI和-ie相拼的字都是入声字。憋别撇苤灭乜谍跌铁帖捏聂列猎(“爹”除外)(5)普通话中两读而又没有意义区别的字,大都是入声字。剥血壳角薄(6)利用谐声偏旁可以帮助识别入声字出:屈笛倔i出合:恰洽答鸽塔1甲:闸押匣狎胛(7)用排除法去掉一些不可能是入声的字,使入声字的范围相对小一些。①古代入声字到现在都是以元音结尾的字。所以,现代所有辅音结尾的字都不是入声字■ng②普通话中zicisi三个音节字没有入声字。资滋辞词丝司③普

5、通话中wei(-ui)音节没有入声字。儿饵威微辉规推亏追水四声和韵的关系很密切,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诗歌中不同声调的字互不押韵。一字两读,有时在诗歌中是很有用的,因为诗歌的平仄、尤其是近体诗歌的平仄是有规定的,不能随意违背。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去声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平声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平仄:是古人在写诗作词时对古四声的一种分类。将四声分为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不平,指上去入三声。平仄在诗词中有序交替,造成声调协调铿锵、抑扬顿挫的语音效果。平:平声仄:上声去声入声(高低

6、升降:平一仄。长短:舒一促)★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大渡桥横铁索寒。古入声字在普通话里派入上声、去声的,仍属仄声,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派入平声(阴、阳)的,就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解决的方法有多种。(1)利用方言读音。尤其广东的方言都还保留入声。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2)诗律的平仄格式规定用仄声的地方用了平声,可查韵书或根据对应规律解决。对仗:诗词中的对偶句。意义来自古代两两相对的仪仗队。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形成鲜明的对照,构成整齐的美。(规则P10)—

7、般讲对偶,指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古时学童读书到一定的程度,就要学习作对子,以便为写诗做准备。教材《声律启蒙》有: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高对下,短对长。柳影对花香,词人对赋客,五帝对三皇。对联(对子)是从律诗演化出来,现代一些学者早认为写对联很考人的诗词语言文字能力。解放前,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说:能对对子,才能分辨虚、实词,才会区别平仄声韵;对子作的好或坏,可以看出一个人读书的多少、词汇之贫富以及思维、逻辑能力等等。国文试卷上的对联试题:名字,平仄,姓,动词,代词。孙行者狗尾

8、草胡适之(袓冲之李凌云)鸡冠花康生曾刻一闲章,与齐白石相对:齐白石鲁赤水海南十八子;三强韩赵魏;河北玉无瑕。九章勾股弦。五H风,十H雨,岁乃常熟;(美丽、生动、贴切)九年耕,三年食,民其姑苏。一语双关2004年广东命题的高考卷也有类似题目,而且有地方特色: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月季牡丹金桂,莫非海内奇葩。广绣彩绘牙雕,堪称南粤绝活。(宽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