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沼病害防治

罗氏沼病害防治

ID:28470232

大小:150.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10

罗氏沼病害防治_第1页
罗氏沼病害防治_第2页
罗氏沼病害防治_第3页
罗氏沼病害防治_第4页
罗氏沼病害防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罗氏沼病害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红腮病又称烂腮病,主要是由水质污染、霉菌感染等引起。病虾腮部变肿呈红色或黄色,存糜烂现象。红腮病、黑腮病的防治方法(1)用鱼虾宁0.3ppm全池泼洒。(2)用克菌王0.5ppm全池汲洒连用3天。(3)柯邦百菌杀0.5ppm全池泼洒连用3天,套用克菌威0.5ppm连用3天。(4)每公斤饵料添加2克氯霉素或土霉素3克,制成药饵投喂5一7天。(5)鱼儿安每100公斤虾用400克拌饲投喂,再加鱼血灵每100公斤虾300克,投喂3—5天肠炎病1、病原体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2、症状识别解剖病鱼,可见肠道发炎、充血,呈红色或粉红色;肛门红肿,鳞片松

2、弛,轻压腹部或从头提起,有黄色黏液或血胸脓流出;肠壁内血管扩张、充血;发病初期,尖部色素逐渐国深,直至呈黑色,离群独游,游动缓慢无力。3、发病规律流行季节为4-10月份,其中4-6月份主要危害成鱼,8-10月份主要危害当年鱼种。本病常与赤皮、烂鳃、寄生虫等病并发。最先发病的鱼身体均较肥壮,因此贪食是诱发病因之一。另外,色池条件恶劣、污染层厚、有机质含量高、饵料质量差等均易诱发此病,一旦发病,延缓时间较长,死亡率较高。4、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良好的养殖水环境,加强饲养管理;(2)定期施放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剂,杀火病原菌;(3)确保投喂

3、不变质饵料。5、治疗措施(1)每天每kg鱼加鱼用肠特灵或灭菌灵0.lg制成药饵全天投喂,连续2-3天即可控制病情;(2)每天每kg鱼加氟哌酸(50-100mg)或磺胺噻啶(100-200mg)或大蒜(10-30g)制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5-6天,亦可治愈此病。1、病原体为荧光假单胞菌2、症状识别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剥落,尤以鱼体两侧和腹部较为多见。“三病”并发吋,表现症状主要是肛门红肿,肠道发炎,呈紫红色;鳃丝腐烂,黏液增多;鳞片松动脱落,鳍条充血、末端腐烂。3、发病规律全年均可发病,发病最适水温为25-30Q

4、C;因饲养管理不当赞成鱼体损伤或体表因寄生虫寄生最易引发此病;在北方地区,因越冬鱼体冻伤,入春后易造成发病和流行。4、预防措施(1)日常管理措施要恰当,避免鱼体损伤;(2)养殖之前,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大剂量杀菌清池;(3)鱼苗入池前,用5-8mg/L漂0粉溶液浸洗30分钟左右或用5%食盐水洗浴5-10分钟;(4)养殖过程中,每月用生石灰30-50g/m水体或强力消毒剂lg/m水体,全池泼洒1-2次。5、治疗措施(1)内服药饵,每天每kg鱼加鱼用肠特灵或磺胺噻啶0.1-0.2g,或氟哌酸30-50mg拌饵投喂,连续4_5天,一般病情会

5、自然消失;(2)全池泼洒漂白粉精(含有效氯60%)0.5g/M水体,或漂白粉(含有效氯30%)l-1.5g/m水体,或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80%以上)0.3-0.5g/m水体,每天或隔天1次,连用5-7天。红体病病虾躯体与附肢变红,触角微红或鲜红色,腮部变黄或变浅红色,眼睛凹陷或脱落。该病流行季节为7—8月,发病急,死亡率高,即使发现后马上用药,仍会有不少病虾死亡。此病多因操作不慎引起,如虾体受伤、营养失调、高密度养殖、水质不良等都可诱发该病。该病以预防为主,治疗时采用(1)1一2毫克/升土霉素和1毫克/升呋喃西林全池泼洒,每天一

6、次连用3次。(2)0.5ppm克菌王全池泼洒,连用3天。病情简单描述发病初期病虾尾柄色泽变红,随后红色范围扩大至整个腹部,最后影响到头胸部而死亡。此病多发在投苗、除野、选捕后1-3天。多为操作不善而引起的。检测检疫结果可能由细菌感染引起建议治疗措施全池泼洒0.3ppm“虾菌净”、O.35ppm“溴氯海因”或0.75ppm“对虾祸毒灵”,在底质情况不良时泼洒“底净”和“益菌多”。同时用“虾病康”和“肝胃乐”拌料投喂,病情严重时加倍药量使用,若有厌食现象可同时内服和每亩泼洒一包“开胃解毒灵”。病例库名由细菌引起的疾病由霉菌引起,主要危害

7、幼虾。病虾开始时在尾部及其全身肢部有不透明的小斑点,继续扩大,严重时遍及全身而致虾死亡。用水霉净0.1ppm,连用2天。柯邦杀菌威0.5ppm全池泼洒连用3天。寄生虫病病原:纤毛虫包括累枝虫、聚缩虫、钟虫等附生在虾的体表、附肢、眼和鳃上。病状:虾常显得烦躁不安,在池边频频移动,阻碍摄食蜕皮,在鳃上大量出现时,引起缺氧死亡。防治:1.适量投饲,保持水质清新。2.用0.4克/米3鱼虫情2号全池泼洒。3.用25—30克/米3(立方米)福尔马林浸浴,24小时换水1次,连续2—3次。幼体沉池病病原:病因未明,可能与水质有关。也有可能巾于亲虾带

8、菌,在水质环境恶化时而诱发疾病。病状:在幼体后期或幼体脱不了壳,在短时间内大量沉池或浮于池面呈昏迷状,体色由淡红色变成淡蓝,黒身、烂身,出现大批死亡,此现象多发生于培苗期培育到10—15天。防治:1.对亲虾检疫,减少亲虾带菌传染的机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