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水库加固工程汉江施工组织(000001)

花山水库加固工程汉江施工组织(000001)

ID:28539442

大小:633.54 KB

页数:126页

时间:2018-12-10

花山水库加固工程汉江施工组织(000001)_第1页
花山水库加固工程汉江施工组织(000001)_第2页
花山水库加固工程汉江施工组织(000001)_第3页
花山水库加固工程汉江施工组织(000001)_第4页
花山水库加固工程汉江施工组织(000001)_第5页
资源描述:

《花山水库加固工程汉江施工组织(00000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武穴市花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概述1.1工程概况武穴市花山水库位于华阳河流域黄泥湖北部大法寺镇李垸阁村,地理位置为东经115°30′,北纬30°03′,坝址以上承雨面积2.8km2,总库容259.19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一)型水库。水库原设计灌溉面积6500亩,有效灌溉面积5800亩,历年实际最大灌溉面积8000亩。水库下游防洪保护人口6000多人,耕地1.5万亩。花山水库于1958年9月动工兴建,1962年竣工,1974年大坝加高培厚形成现在规模。花山水库枢纽工程包括大坝、溢洪道和灌

2、溉输水管等三大部分。大坝为粘土心墙代料组合坝,坝顶高程为43.61m,坝顶宽7.5m,坝顶长120m;上游坝坡设一级平台,自上而下坝坡为1:2.5、1:2.75;下游坝坡设一级平台,自上而下坝坡为1:2.5、1:2.75。大坝心墙顶高程41.99m,顶宽1.4m,底宽16m,边坡1:0.5。溢洪道位于大坝左侧,为宽浅式无闸控制溢洪道,堰顶宽8.5m,堰顶高程41.4m。溢洪道全长177m,其中衬砌长度120m。输水管位于大坝左端,为钢筋混凝土圆管,内径0.6m,全长60m,进口底高程32.2m,纵坡1:200,最大放水流量1.1m3/

3、s。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GB50201—94)的有关规定,花山水库枢纽工程为Ⅳ等工程,大坝、溢洪道、输水管等主要建筑物为四级建筑物。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小(一)型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为30~50年(重现期),校核洪水标准为300~500年(重现期)。花山水库虽然承雨面积不大,但属当地重要的水利枢纽工程。本次设计防洪标准采用5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花山水库管理机构设在象山水库,该处仅为一管理段,设在李垸阁村。1.2流域概况根据工程所在地1/10000地

4、形图及当地1989年水库整编资料,整理花山水库流域特性指标如下表1-2-1。表1-2-1流域特性表指标水库承雨面积F主河道长L主河道坡降J数量2.8Km21.65km13.1‰1.3水文气象条件花山水库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373.7mm,最大降雨量为1833.4mm(1973年),最小降雨量为845mm(1978年)。降雨在时程上分配不均,五、六、七等3个月为降雨集中期,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5%,四、八、九、十等4个月为常水期,一、二、三、十一、十二等5个月为枯水期。全年无霜期约260天。根据气象部门提

5、供的资料,水库正常运用情况下设计风速为22.5m/s,非常运用情况下校核风速为15m/s。1.4工程地质条件1.4.1地形地貌库区地貌属长江北岸低丘陵河湖区,坝址位于华阳河系黄泥湖河的上游,地貌上呈低陵窄缓河谷地貌特征。坝址下游为黄广平原湖区。坝址段河流自北向南方向,河道宽约10-15m。坝址区为构造剥蚀低丘地形,山顶呈浑园状,高程在70-90m。坝址左岸地形坡度约在20~25°,右岸地形坡度约25~30°。溢洪道位于坝址左岸库内的低陵间,为开敞式宽顶堰。大坝背水坡下为耕田,高程在25-28m间。(1)地层岩性地址出露古生代震旦系上统

6、灯影组中段,含硅质条带状白云质灰岩。第四系有冲积层,残坡积层和人工堆积层。(2)地质构造与地震本区的大地构造位于淮阳山字构造弧顶西侧的Ⅳ级构造单元的大法寺背斜的东北翼。背斜为正常背斜,两翼岩层倾向北东和南西,背斜轴向为北西向。坝址区地层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中段的硅质条带状白云质灰岩。据区测资料和现场地质调查,坝址区地质构造,未见有区域性大断裂通过,基岩发育的节理主要为北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为主,近东西向次之,其中北东向最为发育。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036-2001)工程区所在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应的地震基本

7、烈度为Ⅵ度。(3)水文地质条件坝址区含水层可划分为孔隙含水层、裂隙含水层以及孔隙—裂隙混合含水层三种类型。孔隙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分布于湖河淤积冲积层,大坝两岸山丘坡面至坡脚处,厚度数米。孔隙、裂隙含水层主要分布于基岩强风化岩带上,坝基厚度一般数米。基岩裂隙含水层分布在上述强风化以外的基岩中。微风化与新鲜完整岩体为相对隔水层,仅部分节理裂隙带破坏其局部的隔水性能。(4)岩体风化坝址岩体风化带可划分为强风化带、弱风化带及微风化带,各风化带的厚度和透水有明显的差异特征。主坝强风化岩体厚度约1.5-5.0m左右,风化裂隙发育,钻孔

8、岩芯采取率极低,多呈散砂状和碎块状,坝基、坝肩等不同部位岩体强风化带厚度及下限高程不同。左坝肩岩体强风化厚度1.2m;弱风化厚度1.59m。右坝肩岩体强风化厚度为1.5m;弱风化带厚度1.22m。河床段岩体强风化带厚度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