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数轴教案

李勇数轴教案

ID:28560928

大小:45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1

李勇数轴教案_第1页
李勇数轴教案_第2页
李勇数轴教案_第3页
李勇数轴教案_第4页
李勇数轴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勇数轴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案数轴黑龙江省牡丹江管局云山农场学校李勇6教案:1.2.2数轴授课教师:黑龙江省牡丹江管局云山农场中学李勇所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1.2.2数轴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数轴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标有刻度的温度计表示温度高的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习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并

2、且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现实生活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掌握好本节课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积极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了解数轴的概念和数轴的画法;知道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知道任何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通过数轴概念的学习,初步体会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和交流中感受数学,探索数学,体会数学

3、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辩证思想,能够在师评,生评,自评的影响下,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教学难点: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多媒体,温度计,三角板教学过程:6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建立模型探索新知→范例研讨拓展新知→反馈小结巩固延伸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问题情境:多媒体演示一:情境一: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从汽车站发出两辆出租车,分别向东、西方向开出,沿途经过几个站点。情境二:演示一段下载央视气象预报的资

4、料,记录五个城市的最低气温,温度计显示五市最低气温间的变化过程。(设计意图:源于数学教学,从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实际生活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讨论交流:观察上述画面思考:(1)找基准,规定正负方向:①用正负数表示情境一中的相反意义的量②说出情境二中正负数的意义。(2)以汽车站为基准,画出示意图,简明表示各站点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方向、距离)(3)学生分组观察温度计,凭借生活经验,指出一支温度计有哪些特征?(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作必要指导,总结出与数

5、轴相应的特点如直的,0刻度,单位刻度)(4)观看画面,比较温度计特征与(2)中示意图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讨论,老师点评)(设计意图:设计问题(1)引导学生回忆有关概念,设计问题(2)(3)在回顾旧知识的过程中引出新问题,设计问题(4)通过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初步建立数轴的感性认识,为难点的突破埋下伏笔。(书写标题))2.建立模型、探索新知实验演示:多媒体演示二:以温度计为例,展示数轴的形成过程:6(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直观图形的观察、实验,与多媒体的完美演示,使学生发现问题形象、具体,达到突破难点的目

6、的。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温度的大小可以用温度计来表示,温度计上的读数是有限的,我们前面学习的有理数是无限的,如果要表示有理数的大小的话,把有理数要放在什么上好呢?教师针对学生回答情况给予评价,若存在困难,可适当启发,:小学中已学过用一条直线表示自然数,这里也可以用一条直线来表示有理数,从而引出课题。(板书:1.2.2数轴)抽象建模:(1)得出数轴的概念(板书定义)说明:数轴像一支平放或竖放的温度计(2)学生根据定义,练习画数轴,然后自评(3)(多媒体显示)判断下

7、列图形是否为数轴?(学生自主发言,老师点评,多媒体演示缺少的要素),强调:取原点、选取单位长度、规定正方向。(设计意图:借助实验的结果,引出数轴概念,建立“数轴”模型。通过练习、辩析,加深学生对数轴三要素的理解。)自主探究:多媒体演示三:把情境二中温度计上五个城市最低气温抽象到数轴上。如右图:(1)老师以其中一个读数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在数轴上的位置,学生模仿老师的思路出另外四个有理数的位置。(学生口述,老师板书)(2)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上面五个数分别代表什么样的有理数?学生讨论后小结:任何一个有理数可用数轴上的点

8、表示出来.(设计意图:通过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由实验类比引出本课的重点,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变为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设计问题(1)(2)增强学生对生活与数学的关系的认识、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的意识。)3.范例研讨、拓展新知6范例研讨:例1如图:(1)指出数轴上点A、B、C各表示什么数?(2)请在上图中找出表示:、-4、的点((1)(2)学生独立思考后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