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肉搜索中的隐私权保护

论人肉搜索中的隐私权保护

ID:28595889

大小:778.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11

论人肉搜索中的隐私权保护_第1页
论人肉搜索中的隐私权保护_第2页
论人肉搜索中的隐私权保护_第3页
论人肉搜索中的隐私权保护_第4页
论人肉搜索中的隐私权保护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人肉搜索中的隐私权保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校代码:10128学号:200921001043本科毕业论文二〇一三年六月-..论“人肉搜索”中的隐私权保护贾利君指导教师:苏丽娜讲师(法学专业2009级1班200921001043)摘要:最近几年网络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搜索引擎——“人肉搜索”,这种搜索引擎发展迅速并且常常游走于道德和法律之间,给公民的隐私权益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实践生活中侵犯公民网络隐私的事件频繁发生。本文拟对“人肉搜索”频繁侵犯公民隐私权这一现象进行规范,对我国公民网络隐私权进行更加完善的保护。关键词:人肉搜索;隐私权;规范;网络隐私-..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

2、肉搜索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被人们广泛的使用。因其所导致的各类网络侵权事件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的深思:当人肉搜索侵犯了公民隐私权时应如何抉择?为了解决这一疑问,我们应该了解人肉搜索的内容及其自身特征,研究其与公民隐私权相抵触的部分,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在网络环境下更好的保护公民隐私权。一、“人肉搜索”与隐私权的概述(一)“人肉搜索”的概述1.“人肉搜索”的界定人肉搜索,是指以网络为媒介,有些是通过人工介入的方式收集相关信息,有些是通过与事件相关的人公开或匿名透露的方式搜集信息以查找相关人物或者事件真相的群众运动。注释:李春杰.

3、由人肉搜索谈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2010年第2期,第119页人肉搜索原本也是一种普通搜索方式,之所以给它加上“人肉”之名,是由于它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各类网络机器搜索方式,它加大了人工的介入因素,使人在搜索过程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通常来说,人肉搜索是由一起事件引起的。这起事件有可能是犯罪行为(如交通肇事后逃逸),也有可能是被主流道德观所谴责的行为(如夫妻一方出轨导致另一方自杀),甚至可能只是微博里的几组照片、几段视频(如猫扑网上的虐猫事件)。事件发生后,与事件有关的人或对事件感兴趣的人,通常会在网络上

4、发表一些帖子、照片,罗列出自己掌握的人物信息,发动广大网友帮助找出该人的具体身份和更多的个人信息。帮忙者通过利用网络、社会关系等多种方式,搜集到更全面细致的相关信息,并最终将这些详细的信息发布在网络上。人肉搜索的整个过程结合了许多媒体形式,如:电视、报刊等媒体形式。已发生的铜须门事件、主播门事件等等几乎所有热门的人肉搜索事件都被这些媒体形式报道过。各种社会形式的介入,使得人肉搜索成为一个庞大的搜索引擎。2.人肉搜索的合法性思考关于人肉搜索的合法性值得我们认真去思考:一方面,网民通过进行人肉搜索可以在网上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同时也可以行使自

5、己的监督权、批评权。网民也是社会中的一员,他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人肉搜索的时候,就是在行使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就是宪法中规定-..公民所享有的监督权。尤其是对部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政府官员林嘉祥曾被人肉搜索,但这和普通民众如王菲、张殊凡等被人肉搜索的性质根本不同,政府官员本身都是国家工作人员,属于公众人物,其身份具有特殊性,理应对自己的隐私权做出让步。被搜索的人,他的行为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应让出隐私权接受民众和舆论的监督。这时候人肉搜索就成为网友监督官员贪污腐败行为的有力工具,它能让那些官场腐败行为原形毕露。另一方面人

6、肉搜索又很容易被演变成“网络暴力”。网民在进行人肉搜索时很容易会搜出相关当事人的个人隐私,造成当事人的隐私权被侵犯,并且可能造成当事人被聚众围攻谴责,甚至会侵扰事件当事人的现实生活;更有甚者,有时可能在进行人肉搜索时出现误搜、错搜的情况,伤及无辜第三者。除此之外,在虚拟的网络坏境中,有些人会捏造虚假事实,利用网民的正义感和同情心,发动广大网民对无辜的人进行搜索和谴责,结果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此时的“人肉搜索”就变成了一把邪恶的凶器,对无辜者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导致无辜群众的个人隐私被公布,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这就和法律形成冲突。因此,“人肉搜

7、索”作为一个新型的搜索、集聚网络信息的工具,运用好了有利于引导公众监督、揭露社会丑恶现象,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运用不当则会破坏社会正常秩序,侵犯公民的隐私权等一系列权益。(二)隐私权的内涵分析1.隐私权的概念隐私的概念与隐私权的概念是密切联系的。人们对隐私的认识直接决定着对隐私权的界定。关于隐私的概念,学者们普遍认为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法律保护不受他人非法干涉、知悉、搜集、利用等的一种人格权。张新宝.私权的法律保护[M].群众出版社,2004.第218页.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隐私权的内容也

8、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着,各种隐私存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隐私权在人们生产生活中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广泛关注。在我国隐私权是指自然人就自己的私人事情、私人信息等私人生活领域内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