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态地的知识点地地总结

稳态地的知识点地地总结

ID:28596528

大小:1.02 M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1

稳态地的知识点地地总结_第1页
稳态地的知识点地地总结_第2页
稳态地的知识点地地总结_第3页
稳态地的知识点地地总结_第4页
稳态地的知识点地地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稳态地的知识点地地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必修三—稳态(仅作复习参考用)1、内环境:(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2)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内液体液血浆细胞外液组织液(内环境)淋巴(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在这个过程中人体参与的主要系统有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吸收蛋白质,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吸收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以及全部的葡萄糖和氨基酸。补充:组织水肿的原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过敏物质等原因)淋巴回流受阻血浆蛋白丢失(肝、肾疾病,营养不良等)2、稳态(1)概念:

2、稳态并不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温度、渗透压、酸碱度)维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值,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它依靠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2)调节机制——反馈调节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比如排尿反射。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生物体和生态系统中主要的调节方式,维持稳态。比如: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如右图)补充: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的影响。二、酸碱度调节血液中的缓冲对:NaHCO3/H2CO3Na2HPO4/NaH2P

3、O4三、体温调节——神经-体液调节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体温调节过程:(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垂体—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

4、散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四、水平衡的调节——神经-体液调节1、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2、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3、水分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负反馈)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总结:水分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

5、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五、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过程:血钾升高、血钠降低→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加吸钠、增加排钾(保钠排钾保水)→血钾降低、血钠升高总结:无机盐调节主要是在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醛固酮,它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主要功能是吸钠排钾。六、血糖调节——神经-体液调节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浓度:0.8-1.2g/L)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A细胞分泌)++血糖浓度降低2,作用机理: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②抑

6、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3,糖尿病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防治:调节控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注射胰岛素检测:斐林试剂、尿糖试纸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七、免疫对人体稳态的维持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扁桃体、脾、淋巴结、胸腺、骨髓等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免疫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免疫分子:抗体、细胞因子、补体2、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

7、用)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抗菌蛋白和炎症反应等。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抗力)——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细胞免疫3、细胞免疫:通过T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靶细胞(被抗原入侵的细胞)或吞噬了抗原的巨噬细胞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同一靶细胞再次刺激时增殖分化为效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