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复习提纲解答

移动通信复习提纲解答

ID:28614583

大小:23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2

移动通信复习提纲解答_第1页
移动通信复习提纲解答_第2页
移动通信复习提纲解答_第3页
移动通信复习提纲解答_第4页
移动通信复习提纲解答_第5页
资源描述:

《移动通信复习提纲解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基本问题1、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2)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3)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而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却与日俱增(4)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5)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2、GSM系统的一个时隙所含数据量为156.25(148+8.25)bits,GSM的数据传输速率是270.833kbps,计算GSM系统的时隙长度和帧长。(1)GSM时隙长度=156.25/270.833=577us(2)帧长度=577x8=4.615ms3、TD-SCDMA系统

2、的接力切换。利用上行同步技术,再切换测量期间,使用上行与同步的技术,提前获取切换后的上行信道发送时间,功率信息,从而达到减少切换时间,提高切换的成功率,降低切换掉话率的目的,接力切换是使用上行预同步技术,在切换过程中,UE从原来小区接下行数据,想目标小区发送上行数据,即上下行链路先后转移到目标小区。4、移动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措施。(1)利用信道编码进行检错和纠错(包括前向纠错FEC和自动请求重传ARQ)是降低通信传输的差错率,保证通信质量和可靠性的有效手段;(2)为克服由多径干扰所引起的多径衰落,广泛采用分集技术(包括空间分集、频率分集、时间分集以及RAKE接收技术等)、自适应均衡技术和选用

3、具有抗码间干扰和时延扩展能力的调制技术(如多电平调制、多载波调制等);(3)为提高通信系统的综合抗干扰能力而采用扩频和跳频技术;(4)为减少蜂窝网络中的共道干扰而采用扇区天线、多波束天线和自适应天线阵列等;(5)在CDMA通信系统中,为了减少多址干扰而使用干扰抵消和多用户信号检测器技术。5、TDLTE系统采用的两项新技术。(1)MIMO技术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信道容量,但是在多径信道中的信道估计比较复杂。(2)OFDM技术可以有效克服多径效应。(3)吧OFDM和MIMO技术相结合,既可以抵抗由于多径时延导致的码间串扰,又可以提高信道容量。6、移动信道快衰落和慢衰落特性。(1)快衰落:多径

4、效应引起的信号电平发生快衰弱,衰弱速率为30——40次/秒;属于瑞利衰落。(2).---满衰落:局部中值电平随地点、时间以及移动套速度比较平缓的变化;衰落周期以秒级计,称作慢衰弱;慢衰弱近视服从对数正态分布。7、GSM系统抗衰落和损耗技术。(1)信道编码:利用传输效率换取传输可靠性。(2)交织技术:属于时间分集,克服信道编码不能还原长串的误码。(3)调频技术:属于频率分集,降低瑞利衰落发送的可能性,可以将干扰平均化。(4)设计训练序列和自适应均衡器;测算无线信道特点,对接收机的某些参数进行校准保证最好的接收效果。抗衰弱技术:分集接收是一种有效的抗衰弱技术;CDMA系统采用路径分集技术;TD

5、MA系统采用自适应均衡技术;纠错编码技术;自动功率控制技术。8、GSM利用训练序列来克服时间色散问题。时间色散主要来源与距离接收天线几千米远处的物体的反射路径。带来码间干扰。GSM克服色散的措施是均衡器。GSM有多种信道,其中TCH的训练序列的作用是帮助基站和移动台衡量和判断无线信道的环境并在接收信号是予以校正,保证接收效果。收发两端的训练序列是已知的,互相约定好的,收端发现错误,就需要对均衡器的参数进行修正。9、扩频系统的基本特点。码分多址复用;功率小;隐蔽性;保密性;抗干扰强;抗衰弱能力强。10、通信系统增加区域信道容量措施。小区结构和频率分配,采用多个基站覆盖给定的服务区,每个基站覆

6、盖的区域成为“小区”,需要进行基站小区频点配置。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率,使用相同的频率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小区内重复使用。11、GSM系统的区域划分。根据地理位置范围将GSM系统分为GSM服务区,公用陆地移动网业务区,移动、交换控制区、位置区、基站去和小区。12、移动台接入阶段步骤。移动台接入阶段是建立在MS至MSC的一条路径,步骤包括:信道申请;信道请求;信道激活;信道激活证实;立即分配等。13、简述蜂窝系统的鉴权过程。鉴权的作用是保护网络,防止非法入网。同时通过拒绝假冒合法客户的入侵,而保护GSM移动网路的用户。在每次登记、呼叫建立尝试、位置更新以及在补充业务的激活、去活、登记或删除之前均需

7、要鉴权。14、简述蜂窝系统的加密信令流程。.---MSC通过BSSMAP消息向BSC发送“加密模式命令”;BSC在信令链路向MS发送“加密模式命令”,启动加密模式,同时向网络发送“加密模式完成”消息作为回应;网络收到“加密模式完成”消息后,网络自动在加密模式下传送。8、空分多址特点。不同的波束可以采用相同的频率和相同的多址方式;不同的波束可以采用不同的平率和多址方式;每个波束覆盖的小区,可以提供一个无其他用户干扰的唯一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