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路线设计-代做道路毕业设计

道路路线设计-代做道路毕业设计

ID:28705921

大小:353.54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2-13

道路路线设计-代做道路毕业设计_第1页
道路路线设计-代做道路毕业设计_第2页
道路路线设计-代做道路毕业设计_第3页
道路路线设计-代做道路毕业设计_第4页
道路路线设计-代做道路毕业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路路线设计-代做道路毕业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一章道路路线设计1.1设计说明选线是在规划道路的起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路线设计应注意立体线形设计中平纵横面的舒顺、合理配合。(3)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对沿线必须占用的田地,应按国家有关法规,做好造地还田等

2、规划和必要的设计。(4)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调查,弄清他们对道路工程的影响。(5)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修建道路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和污染等问题。1.2设计资料1、工程地质资料(1)地质勘察报告:a、地形地貌该工程沿线属黄河冲洪积平原,地势较平坦,最大高差1.1米。气候温暖干燥,四季分明,雨量较少,全年无严寒酷暑。b、地层描述经过钻探勘测,本设计路段土层自上而下可分为五层:分别为粘土、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碎石和细砂。c、地下水情况工程沿线地下水位情况:地下水位自西向东,由94.50m左右将至93.00m。钻

3、孔Z2地下水位标高93.55米;钻孔Z5地下水位标高94.43米;钻孔Z9地下水位标高93.14米;地下水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水位年变幅为1.0米。d、地震效应本工程位于黄河冲积平原,根据地址资料,区内无构造断裂带分布或通过,地基土分布较均匀,不易发生地震,场地稳定性良好。e、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未发现显著不良地质现象,适宜道路建设。(2)、主要设计参数路基土主要设计参数根据土工试验、原位测试等资料,通过公式计算和规范查表,结合地区经验综合分析,得出主要设计参数如下:表1.1路基土主要设计参数地层KPaMPa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孔隙比

4、粘土803.4034.643.719.61.031淤泥质粘土703.2041.351.225.41.423粉质粘土1206.6021.527.817.70.583碎石33022.003.18.26.30.126细砂1407.507.910.58.40.231(3)土层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土工试验、原位测试及野外判别,得出各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如下:表1.2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工程地质层KPaMPa钻孔灌注桩沉桩(预制桩)(KPa)(KPa)(KPa)粘土803.402730淤泥质粘土1206.604550粉质粘土1206.005055碎石330

5、22.001201306000细砂1407.5728035002、工程地质分析及评价根据各试验勘测得出的数据,综合分析可知本工程路段地质情况良好,土层稳定,其中粘土、粉质粘土均可作为土质路基使用,碎石和细砂力学性质好,埋置较深,为较好的下卧层。3、交通调查资料:初期BZZ100轴载交通量3000次/日,增长率5%;非机动车高峰小时单向流量为3400辆/小时;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5500辆/小时,非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3600辆/小时。1.3平面线型设计1、平面设计一般原则:(1)、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2)、道路平面

6、线形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3)、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4)、道路平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5)、平面线形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减少废弃工程。(6)、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0km/h时,长直线下坡尽头的平曲线半径应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在难以实施地段,应采取防护措施。(7)、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或等于表1.3规定的不设超高最小

7、半径值。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可采用设超高推荐半径值。地形条件特别困难时,可采用设超高最小半径值。表1.3圆曲线半径计算行车速度(km/h)806050403020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100060040030015070设超高推荐半径(m)4003002001508540设超高最小半径(m)250150100704020(8)、平曲线由圆曲线及两端缓和曲线组成。平曲线长度与圆曲线长度应大于或等于表1.4的规定值。表1.4平曲线与圆曲线最小长度计算行车速度(km/h)806050403020平曲线最小长度(m)14010085705040

8、圆曲线最小长度(m)7050403525202、逐桩坐标计算:如图:起点K0+000的坐标为,,道路中线各桩号之间距离为L,方向角为。则依相似三角形原理可得:桩号K0+020处L=20,方向角=,则可以求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