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小康家园第1框触摸小康总体小康已经实现教案人民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小康家园第1框触摸小康总体小康已经实现教案人民版

ID:28755549

大小:9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3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小康家园第1框触摸小康总体小康已经实现教案人民版_第1页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小康家园第1框触摸小康总体小康已经实现教案人民版_第2页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小康家园第1框触摸小康总体小康已经实现教案人民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小康家园第1框触摸小康总体小康已经实现教案人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触摸小康【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现在的小康水平;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比较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分;2、过程与方法:能够理解恩格尔系数评价指标;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具体原因及表现;逐步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及意义。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树立责任意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教学重点】认识身边的小康生活;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及意义【教学难点】恩格尔系数;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关具体内容的深入理解,如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没有远大理

2、想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代表着两千多年来中国人对衣食无忧、平安幸福生活的热切期盼与向往。今天,它也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范畴。2000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现在我们将对小康生活进行较为深入的学习和理解。二、新课讲授(一)乐居小康1、从居住条件看小康王枚搬家了。看着宽敞明亮的新居,望着屋内漂亮的装饰,王梅兴奋地问问爸爸:“我们现在过的是不是就是电视里常常提到的小康生活?爸爸说:是啊!小康生活不光是指导谂条件的改善,……还包括很多内容!以后,我们的生

3、活会越来越好的。”欣赏歌曲:《越来越好》越来越好, 房子大了电话小了, 感觉越来越好,假期多了收入高了,工作越来越好,商品精了价格活了,心情越来越好。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越来越好。哎......越来越好来......越来越好来......活得有奔头人会步步高,想做到你要努力去做到,越来越好来......越来越好来......越来越好来..... 幸福的笑容天天挂眉梢。越来越好…过去,一家三代挤住在一间房子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今天城市和农村的人均住房面积都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现在,人们已经不再仅仅追求宽敞的住房面积,而且开始关注户型的合理、舒适,以及住宅周围的绿化和环

4、境状况。2、“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在未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时,人们的居住状况应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有人预测,在本世纪的前十年里,我国城市居民奔小康体现在住房上主要是居住面积的增加,而在后十年中则体现在居住品质的提高。党的“十六大”上,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那么,进入小康社会后,我国城镇居民应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曾任建设部副部长)谈了他的看法,他将未来的城市居民住房状态称为后小康居住模式。这一居住模式的特点表现为,前10年是居住面积的增长,后10年是居住品质的提高。其大致进程是这样:到2005年,我国城市核心家庭如以

5、平均3.16人计算,人均拥有建筑面积达22平方米,每户建筑面积大约为70平方米(69.5平方米)。到2010年,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为25平方米,户均面积大致是80平方米。在达到这一住房指标后,新建住房增幅有可能放缓,住宅产业将由增量型的发展转向存量型的发展。均住房建筑面积,大致为20平方米,折合使用面积约15平方米左右。因此,到2020年的小康显然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概念。3、中国小康社会住房的标准:到2020年,住房从满足生存需要实现向舒适型的转变,基本做到“户均一套房,人均一间房,功能配套,设备齐全”。你们村或小区的住房是什么样子的?现在的住房情况和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

6、(二)吃了吗1、问候语的变迁进入农耕时代,由于生产力的进步,人们的生活环境大有改善,但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增长水平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农耕技术落后,人们生产出来的粮食、副食产品根本不能维持人民基本的温饱。因而,“吃饭”就成了重大的社会问题。  据《春秋》记载,仅鲁国大饥荒就有五次,《左传》中记载的各诸侯国大饥荒有近二十次。秦朝和汉朝时也是经常有饥荒发生。据《史记》记载,当时人们每天只吃两顿。到汉代以后,有些地方才改成每天吃三顿,而大多数老百姓仍然是维持一日两顿,贫穷的甚至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所以维持温饱是社会生活的基本问题,人们努力劳动,为的就是多吃一顿饭。能否

7、吃上饭,是衡量社会生活水平的具体标准。因而,人们见面寒暄时,往往就要问对方“吃了吗?”  问候语“吃”,正是在社会食物严重缺乏,人们备受饥饿煎熬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它真切地反映了人们想要摆脱严重威胁生存的饥饿的愿望。在那种饥不择食、食不果腹的年代,问候对方一句“吃了吗?”既显得自然、亲切又颇具人情味。  农耕社会“吃饭”是百姓最关注的事情。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人,但是温饱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我们国家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经新民主主义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因此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仍很低下,保证温饱是人们最大的心愿。所以,“吃了吗”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