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选

2018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选

ID:28805931

大小:47.8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14

2018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选_第1页
2018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选_第2页
2018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选_第3页
2018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选_第4页
2018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选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范文范例指导学习2018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选 安州中学2015级语文组整理【注意】1.注意积累,这是推断的基础,平时练习出现新的,基于此文补充。2.选项会出现两种情况:(1)熟知的,是判断的重点,但要注意细节会出错。(2)不熟悉,甚至没见过,一般是正确的,或者要根据文章推断,或看句子结构形式来判断,如总分结构,重点看分中的举例。并列结构,A、B、C和D,其中可能夹杂着错误项。自己也要善于去归纳错误的句子结构形式。一、姓名称谓1.基本称谓【称名】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2)用于介绍或作传。(3)称

2、所厌恶、所轻视的人。【称字】成年(男20岁举行加冠礼时、女15岁举行笈礼时)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对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称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名、字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号由自己取定。号,1.一般只用于自称;2.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称谥号】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官谥】始于周,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物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作为,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末代皇帝的谥号由下一王朝的帝王追赠,或者由遗民政权上谥,如明崇祯帝的谥号。【注意:平民是

3、没有谥号的】【私谥】始于东汉。而由门人、故吏为著名文士学者所立,如东晋陶渊明的私谥是靖节征士,北宋林逋的私谥为和靖先生,世称陶靖节、林和靖。【称庙号】始于西汉,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因后代帝王追尊,庙号不是唯一的。】【称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始于西汉武帝,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改元的第一年称为“元word版本整理分享范文

4、范例指导学习年”。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所以,明清两代就用年号来称皇帝。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称郡望】郡望:郡中为众人所仰望的贵显家族,如韩昌黎,苏赵郡,“昌黎”“赵郡”分别是韩愈、苏轼的郡望。【籍贯就是祖籍地,在民国以前,一般是按照已知的祖辈世代长时间生活居住的地方作为籍贯地。】2.兼称几项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 3.古代敬辞(1)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2)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

5、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3)加“先”,表示已去世的尊长。如: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4)加“从”表示叔伯关系,如从弟:堂弟。从父:叔父。从子:侄子。4.古代贱称【竖子/小子】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有“竖子”,“小子”等称呼。【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贱称。5.特殊称谓【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头发分两半,形如两个羊角);【豆蔻】是女子十三四岁;【及笄】是女子十五岁(笄:jī,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弱冠】是

6、男子二十岁(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二、古代官职1.常见的官职爵位名word版本整理分享范文范例指导学习【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郎中】1.战国时为宫廷侍卫。2.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博士】博士同样是官名。【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2.官职任免升降术语【出】一般是指京官外放。也有下调下一级行政区的意

7、思。【注意语境】【放】京官调任地方官。【斥】屏弃不用。【退】⑴撤销或降低官职;⑵自己辞职。【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削职为民)三种情况。【一词多义的,具体所指看文章语境!】【致仕与乞骸骨】致仕(致事、休致):正常退休(按规定是七十岁),待遇不变。乞骸骨:古代官吏因故自请退职,非正常离职。三、科举制度1.科举前选拔官员【察举】汉代,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征辟】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要职。辟,是官员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

8、、办事廉正的意思。2.科举制名称科举,始于隋朝,完备于唐朝,盛于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