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讲义.doc

第五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讲义.doc

ID:28842977

大小:2.90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14

第五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讲义.doc_第1页
第五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讲义.doc_第2页
第五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讲义.doc_第3页
第五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讲义.doc_第4页
第五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讲义.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五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讲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三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知识梳理】一、五四运动1、背景(1)政治:北洋军阀政府对内独裁专制,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国内阶级矛盾加深。(根本原因)(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3)思想: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思想的解放。(4)导火线:1918年的战胜国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做出了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中国外交失败。2、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3、高潮:上海的“三罢”斗争。4、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2、拒绝在和约上签字”。5、结果:初步胜利。免除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6、五四运动的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精神。(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4)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喷薄欲出。7.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不但应当继承五四精神,而且应当弘扬五四精神:一是启蒙与

3、救亡的自觉广泛的统一;二是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三是刻苦耐劳的精神与进取创新的精神的统一;四是独立自主的精神与无私奉献精神的统一。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条件(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2)思想基础:马列主义的传播;(3)组织基础: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4)有利的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2.中共“一大”:1921年7月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把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3.意义:中国出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有了全新的革命政党领导。4.中共“二大”:1922年

4、召开,制定现阶段奋斗目标为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对军阀。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国民党一大⑴原因:①中共方面: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使中共认识到必须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中共“二大”正式确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②孙中山方面:接受建议,同意合作。③共产国际的帮助。⑵实现: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合作的方式:党内合作。国民革命运动开展起来。       2.北伐战争⑴在国共两党推动下,以反对军阀和帝国主义为目标的全国性革命运动

5、蓬勃开展起来。时间:1926年7月北伐目的: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过程:①到1926年底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②1927年,广州的国民政府迁往武汉。        成果:①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打击了帝国主义②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统治3.国民大革命失败1927年蒋发动“四一二”政变,汪发动“七一五”政变,国共合作破裂。革命失败失败原因:客观:帝国主义联合起来干涉中国革命,寻找新的代理人。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主观:陈独秀和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等坚持右顷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教训:认识到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和无产阶级

6、对革命的领导权。四、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7、15----1937、7、7)1.南昌起义与井冈山道路南昌起义A.注意人物、图片B.意义:打响中国共产党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2.八七会议A.内容与成果: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其核心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坚决领导武装斗争,用枪杆子夺取政权,推动土地革命;发动农民,注意农民运动的突出作用。其二在斗争形式上不再依附国民党,要开展独立的武装斗争。B.意义:是中共开始了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一次重大理论突破。3.秋收起义A.意义:八七会议确定的方针的具体体现

7、,回击了屠杀政策;扩大了中共在农民群众中的影响;为红军的创建和土地革命奠定基础。B.文家市决策:开始放弃攻打大城市的战略,向农村转移。4.井冈山革命割据地的建立A.井冈山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B.这条道路是正确的:因为它符合中国国情。“国情”的含义包括两层:其一中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其二国民党在城市力量强大。C.意义: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一次重大转变。5.红军长征(1)背景:日本大举侵华与中国领土、主权不断沦丧;国民政府坚持错误的“攘外必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