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梦先生:从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研究看“建筑工程中的理论与实践”

王铁梦先生:从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研究看“建筑工程中的理论与实践”

ID:28928663

大小:118.86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2-15

王铁梦先生:从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研究看“建筑工程中的理论与实践”_第1页
王铁梦先生:从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研究看“建筑工程中的理论与实践”_第2页
王铁梦先生:从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研究看“建筑工程中的理论与实践”_第3页
王铁梦先生:从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研究看“建筑工程中的理论与实践”_第4页
王铁梦先生:从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研究看“建筑工程中的理论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铁梦先生:从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研究看“建筑工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王铁梦先生:从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研究看“建筑工程中的理论与实践”http://www.800hr.com 2010年11月26日13:49    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专家,教授级高工王铁梦先生:大家好,今天我跟大家汇报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工程裂缝控制的研究,当初这个名称我是考虑到,现在研究锻力力学荷载下的裂缝,各种因素影响的裂缝,这样各种各样的研究都有。我特别强调工程裂缝,这是因为我这些年来感觉到,我们在裂缝理论的研究探讨很多,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实际能力,实际所具备的技术和经验实在太少。而我们现在所沿用的成熟的知识、理论和现有的规范,包括现在国际上的规范和实践

2、脱离的太远。所以我在这里面名字叫超长超厚钢筋混凝土工程结构,我们在桥梁、隧道,最近有一些水坝也是少量应用低配筋混凝土。大量的工业建筑不是,无论是地铁、隧道、桥梁基本上都是大体量钢筋混凝土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很难把水电经验直接拿过来用及水电部经验我们值得学习,但是我们不能完全搬过来,因为有很多特点。   我在这里面特别强调这些工程的裂缝,在最近这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就是1978年。1978年我当时在上海宝山钢铁总厂担任那里副总,主管科技工作,我就处处遇到这方面问题。因为那个时候以前的裂缝问题不那么严重,但是从那以后裂缝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之后有所减少,最

3、近又特别多。我们要探讨裂缝的原因和规律,同时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第二个标题就是抗与抗的设计原则和跳仓法,这跟平时所说的,我们水建部,或者交通运输部用的跳仓法完全不是一回事,过去所说是保留伸缩缝,保留沉降缝,保留抗震缝等等都保留的条件下中间有几段跳仓。我所说的跳仓法是我在宝钢干了三十年工程以后,我总结成了一个完全用跳仓法取代永久性伸缩缝,取代沉降缝,取代温度厚吊掉,完全取消永久缝的办法,这是从施工工艺当中得出来了。从施工的方法解决了设计问题,而且我这三十年所干的工程,数十项大工程还没有一个出问题的。这个方法给大家带来的好处,现在几乎是所有的工程在困难时期,比

4、如说工期特别紧张,材料控制特别紧张,用这个方法带来很大好处,我今天就把抗与放的设计原则,这是我总结辩证的概念,一个人到老了以后,从一个小专业到更多专业,从更多专业走到哲学领域的概念,就是抗与放的概念。    这个图是上投总承包的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建造一个波罗的海民族工程,35亿美金投资,类似于现在上海陆家嘴新区,建好以后卖给俄罗斯,这就是普京和胡锦涛主席签字的场面,这是俄文,波罗的海明珠,全部都是超长超宽,哪还有二、三十米,全都是一百多米,两百多米,三百多米,四百多米怎么办,按照我们国家规范不行,前俄罗斯规范不行,苏联规范不行怎么办,这些问题都摆在面前,一个小小缝

5、问题使很多工程师非常为难。我在今天开会的时候,我们借助这个高端论坛,大家能够提出各种不同意见讨论对我们技术进步有很大促进作用。我们很多强调信息化,这个信息化确实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好处,我们必须是与时俱进,不断的引进新的软件、计算机程序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工程非常多的时候一个工程人员做完这个做另外一个,有的人甚至在电脑前可以了解天下事,根本不需要到现场去了。我其实恰恰体会到另外一点,在高度信息化时代,人们接触实践机会越来越少了,但是土木建筑工作者应该走到实践当中去,实践是我们创作灵感的沃土,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是我们科学研究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也是检验规

6、范的唯一标准。你看到哪里,我判断裂缝符合规范,那个桥倒了符合规范没有问题,他摆脱了。这个软件用着没有问题,这个事故责任与我没有关系,裂缝与我没有关系,那个说按照施工常规也没有关系,就没有一个人说你说规范有没有问题,所以楼倒了,桥倒了责任扯不清的。其实这些东西都是有一个问题,我们的理论、实践,我们的软件也不断的进步。有专门理论和软件所得到的结果和真正观察的现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我在五十年来,我大学是55年毕业,我50多年以来,我非常深刻的体会,到任何时候你的软件永远不能代替人的脑子,永远不能取代人的经验,永远不能取代人的创造。我刚才说了重要性我们必须估计到,这

7、可以把很多脑力劳动经验汇总起来,编辑成那么科学的软件,但是我们在土建方面千万万化的土建,我从日本引进的设备原子发电站也好,现在高速铁路各方面也好,可以说设备方面过来就成型的,我们从日本引进了。但是我们土建千变万化,在上海软基地到鞍钢到深圳又是另外一种形态,有专门知识和软件所取得的结果和真正观察到的现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而且其中很多遗漏了施工最不利的情况。   现在所用的很多软件今天非常好,好多软件考虑了施工条件。很多软件漏掉了施工,初始条件不变,你可以看所有软件都是这样的,初始条件应变理论就是说初始条件从假荷载,正常使用再荷载引起的,在这之前最容易出问题的就

8、是施工阶段,这个阶段的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