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大断面超浅埋隧道施工技术

局-大断面超浅埋隧道施工技术

ID:28983264

大小:132.0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5

局-大断面超浅埋隧道施工技术_第1页
局-大断面超浅埋隧道施工技术_第2页
局-大断面超浅埋隧道施工技术_第3页
局-大断面超浅埋隧道施工技术_第4页
局-大断面超浅埋隧道施工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局-大断面超浅埋隧道施工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成镜塘隧道施工技术总结成镜塘隧道施工技术总结工程名称:武汉至广州铁路客运专线成镜塘隧道施工单位:中铁二十五局作者:汪德福(13826337029)关键词:大断面、浅埋、软弱围岩、三台阶法、监控量测一、工程概况成镜塘隧道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县梅村镇境内。隧道进口里程DK1957+918,出口里程DK1958+255,全长337m,暗洞洞身长度为301米。本隧道为大断面单洞室双线结构,最大开挖宽度15.560m,最大开挖高度13.087m。隧线分界里程分别为DK1957+918、DK1958+255。该隧道均位于平面直线上,隧道纵坡为-3‰的单面下坡。DK1957+936~DK1

2、958+048、DK1958+207~237段为浅埋偏压段,最小埋深处不超过2米。本隧道从出口向进口方向单向掘进,自2006年8月16日进洞,目前该隧道上台阶开挖及支护施工里程已至DK1958+120,中台阶已至DK1958+125,下台阶已至DK1958+135,仰拱衬砌及填充已至DK1958+144。各项衬砌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即将开始拱墙衬砌施工。二、地质、水文条件本隧道围岩分布全部为Ⅴ级。从已开挖的地质情况来看,本隧道洞身地质分布主要有粉质粘土及全风化泥岩为主。DK1958+237~215段上台阶揭示为粉质粘土,表现为半干硬及硬块状,开挖过程中未发现地下水。DK195

3、8+215~175段上台阶揭示为强风化泥质页岩,层理较薄,呈单斜构造,开挖过程中未发现地下水。DK1958+175~160段上台阶揭示为全风化泥质页岩,呈向斜构造,岩层走向大致与路线方向平行。开挖过程中局部有掉块。开挖过程中未发现地下水,但在支护完成后,初期支护表面局部有滴水现象。自进洞以来,从开挖及支护情况可看出,围岩短期自稳能力较好,只要支护及时,不易出现坍方及掉块。三、施工方案及技术要点(一)施工方案  该隧道虽然为超浅埋隧道,但根据开挖后揭示的地质情况判定,围岩状态为半干硬粉质粘土及泥质页岩,无地下水出露,围岩短期自稳能力较好。参考目前国内外类似超浅埋大断面隧道的施工

4、经验,针对成镜塘隧道超浅埋围岩特点和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投资任务,在加强超前支护及初期支护的前提下,该隧道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微台阶法施工,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减少拱部沉降及水平收敛,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和保护围岩的自身承载力,并能确保施工任务的如期完成。三台阶留核心土微台阶法施工工艺流程如下所示:1、①台阶预留核心土开挖,开挖高度5.16m,核心土高度2.96m,上口宽5m,三面按施工需要放坡。①8成镜塘隧道施工技术总结台阶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初期支护。每榀钢架底部要求设置8根φ42的锁脚钢管,每侧4根,长度4m,其中两根为水平锁脚钢管,两根下插45°~60°,且锁脚钢

5、管要与钢架焊接牢固。2、②台阶开挖滞后①台阶3m。②台阶开挖高度3.15m,每次开挖长度进尺与①台阶进尺长度相同,②台阶开挖时左右侧错开2~3m。②台阶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初期支护。每榀钢架底部要求设置8根φ42的锁脚钢管,每侧4根,长度4m,其中两根为水平锁脚钢管,两根下插45°~60°,且锁脚钢管要与钢架焊接牢固。3、③台阶开挖滞后②台阶不超过15m,③台阶开挖高度3.15m,每次开挖长度进尺与①台阶进尺长度相同。③台阶开挖时左右侧错开2~3m。③台阶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初期支护。每榀钢架底部要求设置8根φ42的锁脚钢管,每侧4根,长度4m,其中两根为水平锁脚钢管,两根下插4

6、5°~60°,且锁脚钢管要与钢架焊接牢固。4、仰拱④开挖在③台阶开挖及初期支护完成后及时跟进,仰拱④每次开挖长度进尺与①台阶进尺长度相同,且保持距③台阶长度不超过3m。仰拱开挖完成后应及时完成仰拱初期支护,以尽快封闭成环。8成镜塘隧道施工技术总结5、仰拱每完成6~8m及时进行填充施工。仰拱及仰拱填充采用移动栈桥施工,移动栈桥采用I36b的工字钢每5榀拼成一组,长12m。本隧道采用移动栈桥两套,一套用于初期支护,一套用于仰拱衬砌及填充施工。6、二次衬砌在仰拱及填充完成约20~30m后进行,二次衬砌距掌子面的距离不超过50m。7、施工注意事项1)采用挖掘机开挖断面时,挖掘机不得碰

7、触上一循环初期支护。必须有专人指挥挖掘机工作,无指挥不得施工。若不慎被碰触,应凿出钢架重新安装,并按初期支护施工工艺重新完成支护循环。初期支护被碰触的后果:初期支护结构被破坏,支承能力降低;被碰触处将成为渗漏水的病害点。2)采用机械开挖时,应预留不少于50cm厚的原土采用人工开挖。机械开挖过甚的后果:原土体被破坏,土体应力重新分布,靠近临空面一侧土体失去支撑,形成坍方体,加大安全隐患,并且增加了支护难度。人工开挖时,结合小型机具可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劳动强度,如自制风铲、挖铲等。3)由于分部后各部断面较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