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攻读教育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攻读教育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ID:28999982

大小:114.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15

全日制攻读教育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1页
全日制攻读教育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2页
全日制攻读教育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3页
全日制攻读教育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4页
全日制攻读教育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日制攻读教育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全日制攻读教育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本方案适用于化学化工学院)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教育学人才。具体要求为: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2.掌握系统的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化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化学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二、研究方向1.化学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2.化学实验教学论3.化学教学行为4.化学史与化学教育三

2、、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第一年一般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两年以研究和论文工作为主。本校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4年,每年应完成1/3的助教工作量。在职研究生从事论文工作时,一般可脱产1年。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5学分。跨专业考取或同等学力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由导师提出具体意见,决定其是否补修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并报研究生处备案。补修成绩以60分为及格,并记入成绩档案,注明“本科”字样,不计入总学分。11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总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及周学时任课教师

3、备注ⅠⅡⅢⅣⅤⅥ公共基础课11_000002自然辩证法概论18118学分09_000003英语21656611_0000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2学科基础课09_002001教育学原理5433至少6学分09_002002教学论543309_002003教育心理学5433专业主干课09_032001现代化学课程与教学论54336学分09_10020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622032012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5433专业选修课09_030112高等无机化学5433至少13学分032016化学发展史362209_032007化

4、学教育测量与评价3622032013化学学科基础与前沿专题3622032009化学教育前沿研究与论文写作1812032011化学课程与教材分析3622教育技术学181209_032017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研究362209_032018现代化学与中学化学3622教学实践中学化学教学实践调查研究2*2学分五、培养方式与方法1.实行导师负责制2.培养计划的确定3.课程的学习1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系统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法。4.学术和教学活动研究生应广泛

5、参加各类学术活动。5.业务实习和社会实践:硕士研究生可根据科研和论文需要,结合研究课题外出进行野外考察、基地调研、社会调查等业务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完成任务后,必须写出参加业务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报告。六、考核方式1.课程考核:研究生必修课须安排考试,选修课可安排考试或考查。考试和考察科目均按百分制评定成绩。2.中期考核:研究生入学学习一年半后,进行中期考核。3.毕业考核七、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可以是科研论文、学术综述、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1.研究计划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并

6、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定研究计划。2.论文开题报告硕士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初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8个月。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3.论文进展报告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每月一次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4.论文评阅与答辩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过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论文答辩从论文选题与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工作量等方面进行考查。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的时间间隔不

7、得少于半年。11主要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02001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总课时:54学分:3开课单位: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开课学期:Ⅰ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科学地阐述有关的教育基本理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教育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内容:教育通论属于专业基础课,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基本课程,它主要以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各个方面的工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揭示教育规律,既从理论上充实教育科学,同时又为学校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和规范指导。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金一鸣著,《教

8、育原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2.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3.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4.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