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史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学案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史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学案

ID:29020984

大小:1.21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2-16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史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学案_第1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史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学案_第2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史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学案_第3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史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学案_第4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史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史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0讲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主线一 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经历了“器物变革”“制度变革”“思想文化变革”三个阶段,学习的道路也经过了由英国→日本→美国→俄国的演变,这个过程中带有鲜明的挽救民族危亡、反侵略反封建的性质,每次发展都伴随着思想领域的交锋论战,并体现出内在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主线二 中共的三大理论成果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并中国化的产物,其中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是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解决了怎样完成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问题(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邓小平理论解决了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建设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解决了新时期的党建问题。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统治危机。2.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3.影响: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二、“中体西用”思想1.内涵:“中体”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用”指利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以求富国强兵。2.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3.评价(1)积极方面: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一

3、定的条件。(2)局限性:根本目的是维护中国固有的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三、维新思想1.背景:19世纪9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形成;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早期维新派主张从学习西方的科技转向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为维新思想奠定了基础。2.主张: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提倡西学,改革教育等。3.影响: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四、新文化运动1.背景: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主共和思想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2.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2)提倡新道德

4、,反对旧道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3.评价(1)进步性:动摇了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起到了思想启蒙、文化革新的作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2)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1.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概述: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2)表现①第一次高潮:明万历年间耶稣会传教士传入大量科学技术。当时中国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科学技术知识,但在思想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②第二次高潮:19世纪中叶前后开始,两次鸦片战争的刺激,洋务运动的兴办,也促使西方的科学技术

5、再一次传入中国。洋务派以“中体西用”的态度只关注西方先进武器及器械技术等,而未学习制度及思想。③第三次高潮:19世纪70年代以后,洋务运动的局限性逐渐暴露,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出现了冯桂芬、王韬、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思想家。他们向西方学习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政治上也要求改革。(3)特点:以来华西人、出洋华人、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为媒介;以香港、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国各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4)影响: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前期主要局限于“器物”层面,在洋务运动

6、后期,出现了倡导政治体制变革的早期维新思想及康梁维新思想,中国近代化出现了由“器物”层面向“制度”层面过渡的迹象。[真题例证1] 西学东渐潮流下的维新运动高潮(2014·课标全国卷Ⅰ,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答案 B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1898年中国维新运动进入高潮。根据材料梁启超“联合百余举人上书”,排除A、C两项;

7、材料彰显新旧学之间的矛盾,但并非不可调和,排除D项;近万名举人强烈反对梁启超等人的提议,表明当时的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故选B项。[考向预测1] 西学冲击下的近代中国学术关于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的发展,有人感慨,我们抛弃了“中学”中过去以“六艺”为核心、以“四部”为框架的学术分类体系,而代之以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一系列现代学科范畴。这反映出(  )A.近代中学发展缺乏稳固根基B.西学冲击了中国人认知思维C.中国学术分类体系渐趋成熟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