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7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7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ID:29100451

大小:2.16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16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7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7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7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7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7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7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案27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一、人民教育的奠基1.拉开序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1)时间:1949年底。(2)内容①建立人民教育事业。②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3)意义: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重点精讲]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1)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2)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处理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2.制定

2、方针(1)时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2)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3.采取措施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4.取得成就(1)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2)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深化探究材料 1911年清华学校成立,1928年改建为清华大学。1934年,清华大学发展为包括文、法、理、工四个学院十六个系的综合性大学。文、法、理三院大一不分系,开设共同的必修课程,意在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和人文方面的通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

3、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思考(1)根据材料,1952年清华大学是怎样进行院系调整的?其目的是什么?(2)此次全国院系调整反映了怎样的教育思想?对随后的经济建设有何作用?答案 (1)调整:从综合性大学变为单一的工科大学。目的: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2)教育思想: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作用: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培养了科技人才,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二、动乱中的教育1.表现(1)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2)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3)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2.影响(1)中

4、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2)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3)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4)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深化探究材料 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北大”红卫兵批判校长     “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    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     破坏。图为“文革”中清华校门被砸思考(1)《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对我国的教育作出了怎样的错误估计?(2)这种“教育革命”造成了怎样的后果?答

5、案 (1)认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统治了学校,必须在“文化大革命”中彻底改变这种现象。(2)“左”倾错误统治了教育阵地,教育事业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严重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三、教育的复兴1.背景“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刚复出就自告奋勇抓教育。2.措施(1)“文革”结束后①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②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③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2)改革开放之初①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②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概念阐释]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1)建国后,政府开展了大规

6、模的扫盲运动,以配合生产建设。(2)20世纪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加紧普及义务教育,并基本实现。(3)建国后,高等教育进行了改造、调整,培养了大批人才。(4)少数民族教育也得到充分发展。(5)民间办学加速,满足了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3)20世纪80年代①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指导方针。②初等教育: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了《义务教育法》。③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④高等教育:增设了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建立了学位制度,改革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重点精讲]中国普及义务教育的重大意义是什么?(1)对

7、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具有重大意义。(2)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3)能改变中国的命运。(4)20世纪90年代①高等教育:实施“211工程”计划,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②教育投资: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③社会办学:启动“希望工程”,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④西部教育:国家出资支持西部一批高校建设,并在西部近200个县建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