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doc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doc

ID:29111283

大小:3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16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doc_第1页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doc_第2页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doc_第3页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doc_第4页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摘要:传统的知行统一的阅读教育观在现代教育理念关照下闪烁出真理的光芒——实践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方法和最终归宿;生活是阅读教学的广阔舞台和无限宝藏。《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的学习”的提出既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又是这一传统在新时代的发展与创新。我们借鉴实践阅读流派的代表人物、清代教育家颜元的阅读教育思想,提出“先读后行,读行结合,以行为宗。”,在阅读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策略。本文从《乡愁》的教学案例中分析归纳它的特征:1、学习目标突出综合。“先读后行,读行结合”即是此意。读书与

2、实践结合。在能力结构上,以阅读为先导,综合写作、口语交际的目标;在设计维度上,综合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程领域上,以语文为学习平台,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方法。2、学习方式突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强调探究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重视探究方法的点拨与示范,而不是把眼光放在探究的结果上。3、学习过程突出实践。“以行为宗”即是此意。综合性学习就是通过学生的生活实践活动在“读”与“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在实践中切己省察、身体力行。在生活的广阔领域里

3、求真、向善、审美。不断的改造主客观世界关键词:先读后行读行结合以行为宗综合性学习实践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两千五百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学而时习之”“10三人行必有我师”等一系列光辉命题,奠定了知行统一的阅读教育观。今天,当我们以现代教育理念重新关照这一命题的时候,它愈发闪烁出真理的光芒——实践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方法和最终归宿;生活是阅读教学的广阔舞台和无限宝藏。然而多年以来,我们却把这一光辉传统丢掉了。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仅仅是贴在教室的标语。具体说来,

4、课本是惟一的信息源,教师是惟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惟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在全球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时代,语文教学的这种封闭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2000年,《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创造性的在“课程目标”部分将“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加以强调。并在“实施建议”中指出“10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

5、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有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综合性的学习”的提出既是对传统的继承,又是传统在新时代的发展与创新。必将掀起一次学习方式的革命。那么,语文教师怎样在日常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呢?我们借鉴实践阅读流派的代表人物、清代教育家颜元的阅读教育思想,提出“先读后行,读行结合,以行为宗。”的综合性学习的策略。下面,我以《乡愁》的教学为例谈谈这一策

6、略的尝试与思考。《乡愁》是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作,广为传诵,极富特色。首先,《乡愁》赋予“乡愁”这一中国文学母题以深广的历史与现实内容。诗中的“乡愁”熔铸个人亲情、家国之思、民族血脉,在个人、国家、民族三个层面上,感情逐步走向升华。其次,单纯、凝练的意象创造了明朗而深沉的意境。按“小时侯”“长大了”“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组接“邮票”“船票”“坟墓”“海峡”10四个意象,概括了绵绵不绝的乡愁。第三,古典诗词与民歌的双重营养哺育出的典雅而通俗的形式美。对南宋蒋捷《虞美人》创造性的借鉴,对民歌反复形式的运用,使全诗

7、富于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音乐旋律,营造了低回怅惘、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极富阅读教育价值。因此,课前我设计了以下学习目标1、在初步体会诗情的基础上熟读成诵。2、找出描述人生阶段和乡愁意象的语句,想象画面,说出“乡愁”的复杂而深刻的含义。3、对本诗的艺术特色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并为此设计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设计:诵诗以感其情;品味以会其意;想象以入其境;比照以评其诗。学法指导:1、诵读课文,读出感情,互助互评,读准停顿、重音、语速等。2、紧扣“诗眼”,品味语言,想象画面,交流感受,说出乡愁的含义。3、比较阅读,质疑问难,评论艺

8、术特色。10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学生反响热烈,应该说他们理解了本诗的思想感情,也感受到了本诗的艺术魅力。但是离进入本诗的艺术境界、融入个人的情感世界,还差得很远。课堂上,有很多有价值的话题,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来得及展开,同学们意犹未尽。纷纷要求再上一课。于是,我顺水推舟,发动同学,根据课上同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