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窑陶瓷的兴衰带来的思考.docx

耀州窑陶瓷的兴衰带来的思考.docx

ID:29157498

大小:41.1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7

耀州窑陶瓷的兴衰带来的思考.docx_第1页
耀州窑陶瓷的兴衰带来的思考.docx_第2页
耀州窑陶瓷的兴衰带来的思考.docx_第3页
耀州窑陶瓷的兴衰带来的思考.docx_第4页
耀州窑陶瓷的兴衰带来的思考.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耀州窑陶瓷的兴衰带来的思考.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实习地点:耀州窑、陈炉古镇、延长石油基地、枣园、宝塔山、黄帝陵等实习时间:2013年6月16日至2013年6月18日实习目的:了解耀县陶瓷发展史及现状、延安市的规划情况、感受红色革命等实习概况:6月16日,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铜川市耀县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综合实习,6月17-18日在延安市进行为期两天的综合实习。通过了解耀县陶瓷的发展史以及现状、延安市的规划情况、感受红色革命等,结合课堂上的理论学习,为综合实习的课题研究和报告的撰写奠定了基础。本次实习主要考察了耀州窑、陈炉古镇、延长石油基地、枣园、宝塔山、黄帝陵等地方。在实习观察中,使我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会了

2、从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规划等学科的专业角度来看待问题,充分认识了铜川市的产业转型、延安市的地质地貌等。耀州窑陶瓷的兴衰带来的思考1.耀州窑陶瓷的简介耀州窑在今陕西省铜川市的黄堡镇,唐宋时属耀州治,故名耀州窑。宋代名窑之一,在唐代就是中国陶瓷烧制的著名产地,宋代更进一步达到鼎盛,成为我国“六大窑系”中最大的一个窑系,其产品则成为北方青瓷的代表。耀州窑陶瓷创烧于唐代,五代成熟,宋代鼎盛,金元延续,止于明代中期的十五世纪末,有八百多年的连续烧造史。宋代青瓷得到较大发展,北宋末为鼎盛期。耀州窑以铜川黄堡镇为中心窑场,沿漆河两岸密集布陈,史称“十里陶坊”。同时还有立地、上店村、陈炉镇、

3、玉华村等窑场,依次排列,绵延百里。在铜川乘车东南行,约15公里处有一山镇,名曰陈炉镇。陈炉镇是闻名古今的陶瓷重镇,被誉为“东方古瓷镇”的活化石。它是继承耀州窑千年炉火不熄的惟一发祥地,延续历史1400多年。元代后期,陈炉窑的制瓷技艺和规模已超过同期耀州窑,一跃成为西北地区的瓷业基地和最大烧造区。明清时期,陈炉镇的陶瓷业达到其发展史上的最高峰,炉火昼夜不熄。故有“炉山不夜”之称。陈炉耀州瓷,主要有青釉、白釉、黑釉、姜黄釉、月白釉、铁绣花等。其造型古朴典雅,产品光洁、明亮。一经窑变,气象万千,有时还会呈现出特别的色彩,韵味独特,成品均带有豪放粗犷、乡土气息浓郁的传统艺术特点。长期

4、的生产实践,在陈炉的陶瓷家族中涌现出一批既实用又有观赏价值的民间艺术陶瓷制品。最具代表的是刻花青瓷作品,上好的刻花青瓷作品表面近乎平滑,而纹饰图案却历历在目,青釉填平的痕,恰似一渠清水,那流畅的刻花线条,给人以一泻千里的联想。2.近代耀州瓷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陈炉人又烧制出了公道杯、倒流壶、凤鸣壶、良心壶四种特色产品。后两者是陈炉人的自创,这些产品以其功能奇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瓷爱好者的青睐,也使得陈炉耀州瓷的声名更为远播。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虽然耀州瓷产品质地优良,釉色清秀,但因现代人喜好细瓷,耀州瓷逐渐走向了下坡路。耀州瓷的衰落在陈炉镇表现得最为显著影响很大,由

5、于需求大幅下降,陈炉陶工一波一波下岗,积货过多让一些瓷厂无法正常生产,车水马龙陈炉耀州瓷却逐渐走向了下坡路。3.耀州瓷面临的问题①企业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艺术陶瓷生产企业数目虽多,但大都以家庭作坊为主。目前,陈炉镇还没有形成具备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品牌优势、市场优势、经济效益优势的大规模龙头企业能带动陈炉镇陶瓷工业的发展与升级。②人才流失严重和创新人才缺乏手拉坯技艺是传统制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陈炉的手拉坯技艺在全国都很有名气,一些人甚至能拉出4、5米高的泥坯,颇受省内外同行的青睐,也因此,一些手艺好的人被全国各地的“瓷都”竞相高薪聘请,像江西景德镇、山东淄博、广东佛山

6、等等。陈炉本地反而出现了人才紧张的状况。我们参观的那个作坊,一般参与每个生产环节的技术人员就只有两三个,而且大多是制作仿制品,创新的瓷器很少有人研发出来,缺少创新知识和会创新的人才。导致产品千篇一律,生产效率低。③销路不足及营销理念落后营销模式粗放、传统、陈旧,销售渠道不畅,在专业化营销不存在的情况下,慢慢的耀州瓷器在人们心中的位置逐步降低及影响力大大下降,而且还会造成在销售通路上的恶性循环。所以,出现了难上加难的困境。⑤传统民间工艺面临失传由于收入太低,年轻人愿意到外地打工,也不愿意留在当地学这手艺,导致年轻一辈的技术人员缺乏,当老一辈的工人退休时,这耀州瓷的手艺还会面临着

7、失传的危机。⑥政府部门投资力度不够陈炉镇是政府专门管理有关陶瓷产业的特色地区,几年来虽经努力,但离形势发展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在规范陶瓷市场行为、治理无序竞争、促进企业合作和引导产业发展等方面表现得比较乏力,投入明显不够。4.耀州瓷的出路探究耀州瓷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个体现象,他体现了整个陕西民俗文化乃至中国民俗文化所面临的困境。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帮助这些民俗文化走出困境呢?我认为:①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创新是产品的生命力。而如今的产品大多是历史上沿袭下来的传统产品或是仿制品,比如粗瓷缸、碗、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