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社戏》教案 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社戏》教案 鲁教版

ID:29223067

大小:8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7

七年级语文上册《社戏》教案 鲁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社戏》教案 鲁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社戏》教案 鲁教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社戏》教案 鲁教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社戏》教案 鲁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社戏》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惮、撺掇、凫、潺、蹿”等词语,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  2、理清故事的情节,学习小说围绕看社戏,记叙详略得当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来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3、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学生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理清故事情节,学习叙事详略的写法。  2、体会小说景物描写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  难点:正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思想。  [教学准备]  1、查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

2、上网查阅有关绍兴“社戏”的资料,了解“社戏”这种乡村戏剧的文字及图片。  3、师生合作制作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  1、本课的设计,注重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与空间。在阅读活动中,学生要开展思维,要体会、理解、感悟、思考,这一切都有赖于对文本的充分阅读。如果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势必由老师来包办代替,也势必导致语文教学满堂灌的结果。因此,设计中,让学生多次阅读课文,以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所领悟。  2、课文教学重在培养能力,掌握读书的方法。本课设计“粗读——细读——精读”的阅读活动,主要是在阅读方法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从课内

3、走向课外。  3、学而不思则惘”,语文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思考、交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交流思考中去理解内涵,感悟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在成人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  《童年》:童年是七彩的梦/伴我在床头玩耍/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童年是快乐的小鸟张开翅膀/携我在自由的蓝天上飞翔/现在呵,童年却是—枚小小的铃铛/不管春与夏、秋与冬/永在我记亿深处/放声歌唱……  同学们,我们的童年都是美好快乐的。哪

4、位同学愿把自己最难忘的经历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鲁迅的小说《社戏》,那又是怎样的一件事,一种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1、课件播放有关“社戏”的图片  2、学生介绍有关收集到的“社戏”的知识。  3、放课文朗读的录音磁带,学生轻声跟读,熟悉课文内容。  (提供相关材料,有利于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主题。有条件的在课前发动学生自己获得有关材料进行学习,这可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A:学生速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全文内容。(学生的概括大意符合即可)  B:学生细读课文,指导学生圈点

5、一些重要的词语、句子和段落,以便帮助理清文章情节脉络,把握叙事的详略。  学生小组阅读,讨论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师生共同努力,得出结论。(演示)1、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2、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3、看社戏前的波折。4、夜航看社戏途中。5、赵庄看社戏。6、看社戏后归航偷豆。7、六一公公送豆。详写3、4、5略写1、2、4、7  (本文篇幅相对较长,内容也较丰富,学习这类文章,首先理清脉络,分清主次,这是很重要的,也是基本的学习方法。)  2、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涵。  思考:本文课题《社戏》,但真正写社戏的内容又不多,我们是否把标题改为“平桥村一夜”?你同意吗?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在组内发

6、言,说一说自己对这篇课文意图的感悟。然后组内推荐一位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以平等的方式,发表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与理解。  3研读:社戏并无多大的看头,可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为什么?  ——问题能较快、较好地把学生的兴奋点引到对文中自然美的挖掘上来。“那夜似的好豆”和“那夜似的好戏”好在有一个特定的氛围,是故乡热情、诚挚的人们和优美的山水所营造出来的。  ——人性的美。让学生认真研读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一个人,并阐述理由。在人性美的挖掘中,一定要结合语言的品析。  ——品味景物的美。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富诗情画意,要引导学

7、生从不同角度去品味。  :“点”“磕”“退”“上”“架”等几个动词,十分准确地展示了几个少年驾船的情状、熟练的技术、去看戏时的愉悦心情。  喻:“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夫,也停了艇子看着喝起彩来。”“回望戏台……满被红霞罩着了。”这些比喻,不仅有丰富的想象力,更流露了作者内心难以抑制的兴奋。  感觉:月夜行船一段的景物描写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感觉等侧面着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