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4.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 4.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2

ID:29313877

大小:1.07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2-18

高中历史 4.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 4.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历史 4.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历史 4.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历史 4.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4.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我国实行对外开放,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初步确立了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本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目“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介绍了在邓小平同志的倡议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经济特区相继于1980年和1988年成立,此后特区发展迅速,真正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和窗口。第二目“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指出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中共中央、

2、国务院决定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进而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走出去”的战略在20世纪末应运而生。第三目“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首先介绍了浦东的地理、历史状况,随后指出了1990年中央政府开发开放浦东的决定及其目的,突出了浦东发展所依靠的有利条件和取得的重大成就。本节课内容涉及历史、地理、经济常识等学科内容,综合性很强,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养成使用历史地图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获取史料并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1.经

3、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2.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3.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理解:1.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2.浦东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运用:1.认可、支持对外开放这项基本国策。2.能在地图上找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二、过程与方法资料搜集、问题探究、历史比较归纳、概括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三、情感态度价值1.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2.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是

4、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教学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资料分析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景设置:“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的老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而他当年画的那个圈不断扩展,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江南岸,又度玉门关。在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5、。邓小平为什么提出设立经济特区?我国的对外开放又形成了怎样的开放新格局,有何特点?我们将在本课中学习、探讨这些问题。板书: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二、讲授新课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邓小平文选》教师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中国的对外开放绝非偶然,它是在国际有利条件和发展趋势下,

6、在国内推动改革和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背景下的必然选择。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与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他说:“……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教师提问:上述材料表明,邓小平提出了什么样的倡议?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学生回答:邓小平倡议在广东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诞生,标志着邓小平的倡议开始付诸实施,中国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板书:一、经济特区的创办教师讲述:1980年8月2

7、6日,作为中国改革开放首块试验田的深圳经济特区正式诞生。教师提问:此外,中国还建立了哪些经济特区?学生回答:1980年,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8年3月,中国设立海南省,并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教师提问:为什么把这些开放城市称为特区呢?学生回答:“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范围,在这里实行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经济政策,如在吸收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以此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1.补贴计划的名称:对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经

8、济特区的外资企业的优惠所得税政策。2.通知所涵盖的时间:1984年至今。3.政策目标和/或补贴的目的:促进地区发展和吸收外资。4.补贴的背景和主管机关:国家税务总局和地方税务主管机关。5.给予补贴的法律依据:1991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1991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6.补贴的形式:适用优惠所得税税率,及所得税免除。7.提供补贴的对象和方式:(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