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

高中语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

ID:29384286

大小:5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语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_第1页
高中语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_第2页
高中语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_第3页
高中语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_第4页
高中语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一、考点解读分析综合C掌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阅读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因为“文章的思路”是阅读的“纲”,“纲举”则“目张”,思路把握住了,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也正基于此,高考的题目,也常常在“把握思路”这一点上设题,尤其是最近两年。二、【本知识点学习内容】1、高考关于这一知识点命题的大致方向;2、论述文的思路和结构的大致规律、方法;三,高考对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A、直接考查全文或某段思路B、文章观点(作者态度)与论据之间的关系;C、文章整体或部分结构的特

2、点及安排理由;D、文章段落组织、材料选择的效果。例题:1文章题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分)(10江苏卷)2文章第五段说明“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观点时,为什么以中国为例?在阐明中国情况时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05江苏卷)3请结合全文,指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阐明“城市文明”这一问题的。4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07广东)5作者在演讲中,可以省去前面的三个自然段吗?请说明理由。四、方法例解(一)1、阅读下文,给下文分段,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3、1)科学的规律是铁面无私的,只允许人们遵守,不容违反。(2)没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学成就。(3)只有“精”字当先,“严”字当头,精密地推理论证,精细地测量计算,精确地搞好试验,才能在科学规律面前获得“自由”。(4)科学研究中,在同一现象面前,粗心的人不以为然,或视而不见;细心的人则抓住不放,以此为追求新发现的端倪。(5)这粗心和细心,差距如天上地下。(6)德国化学家维勒在研究一种铝矿石时,漫不经心,失掉了研究发现“钒”的机会。(7)瑞典化学家肖夫斯特姆抓住苗头不放,精心研究,终于发现了“钒”。(8)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研究海藻时

4、粗心大意,浅尝辄止,与元素“溴”失之交臂。(9)法国科学家波拉德破除常规,细致钻研,成了“溴”的发现者。(10)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科学是严肃的、严格的、严密的,是不允许马虎的,所以科学工作者必须首先有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要有条理。”(11)这句话应该成为科技人员的座右铭。【答案】这是一段议论文,第1~3句话为一层,先提出观点,然后从反面、正面对论点进行阐释;第4~9句话为一层,举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对论点进行论证;第10句、第11句是第三层,引钱学森的话论证论点。2,下面这段文字有九个句子,对段内层次有四种不同的理解,选出正确的一种()①今天的改革要求我们这一

5、代人为民族振兴付出代价。②这个代价就是艰苦奋斗,要打算过一段苦日子。③经济学上讲投入产出。④我们今天吃点苦,就是为子孙后代投入。⑤有人看改革只顾眼前利益,这是很浅薄的。⑥在世界历史上,任何一个转折时期都是充满动荡和艰苦的。⑦现代人看欧洲的文艺复兴以为是太平盛世,其实那时的人很苦,是在艰苦中开创新纪元的。⑧未来的人看我们今天的改革,也会跟当代人不同。⑨只有历史地看我们所处的大变革时代,才能树立民族的责任感和历史的责任感。A、①

6、②③④⑤

7、

8、⑥⑦⑧

9、⑨B、①②

10、③④⑤

11、

12、⑥⑦⑧⑨C、①

13、②

14、

15、③④⑤

16、

17、⑥⑦⑧

18、⑨D、①②

19、③④⑤

20、⑥⑦⑧⑨【解析】细读这个议论性语段,就

21、能体会出它是讲改革对我们的要求及其原因。作者的思路是先摆观点后讲理由。始发句(①②句)提出观点,①句是中心句,②句是对①句的解说,阐明“代价”的具体内容。③至⑨句分析论证,说明道理。这样就可以把这个语段切分为①②

22、③……⑨两个部分,其间为总分关系。作者在阐述道理时,用了“经济学上”和“在世界历史上”两个短语分别领起两个层次,表明是从理论和事实两个方面阐明道理的。这样又可以将阐述理由部分切分为两个部分,即③④⑤

23、

24、⑥⑦⑧⑨。其间为并列关系。至此可以看出B项正确。(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冯骥才①我们必须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

25、正在“所向披靡”。②我们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尤其那些最驰名、最响亮、最惹眼、最具影响的——从名城、名镇、名街、名人、名著,到名人死后的墓室和名著星出名的主人公,乃至列入国家名录的各种文化遗产,都在被浓妆艳抹,重新包装,甚至拆卸重组,再描龙画凤,披金戴银,挤眉弄眼,招摇于市。③那些在“城改”中残剩无多的历史街区,忽然被聪明地发现,它们竟是一种天赐的旅游资源。已经拆掉的无法复原,没拆的虽然不再拆了,但也难逃厄运,全被开发成商业风情街。更糟糕的是被称作“最后的精神家园”的古村古镇,被借名“腾笼换鸟”,迁走原住民后,一个个被改造成各类商铺、旅店、农家乐、茶社

26、和咖啡屋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