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 第3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中图版必修1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 第3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中图版必修1

ID:29388453

大小:2.31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2-19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 第3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 第3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 第3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 第3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中图版必修1_第4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 第3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中图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 第3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中图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地球的公转1.公转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一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3)速度公转位置时间公转速度A点近日点1月初最快B点远日点7月初最慢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时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特点特殊日期图示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

2、内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小值,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春、秋分日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误区警示 昼夜现象、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的区别(1)昼夜现象与地球为不透明球体有关,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它们都是地球运动的结果。(2)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地区最小,纬度越高,变化越大,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

3、)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2)季节变化①北半球夏至日②北半球冬至日③春、秋分日:赤道上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3.四季更替和五带(1)形成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导致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2)四季的划分(3)五带的划分考点一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2012·上海地理)阅读“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轨迹示意图”,回答(1)~(2)题。下图中长虚线表示北回归线,点线表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螺旋型移动轨迹。太阳直射点从某一经线位置出发,再

4、次通过同一经线的时间间隔表示一个太阳日。(1)6月22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北京(116°E)的地方时是________,北京的日期是________,与北京日期相同的时区范围是从________区到东12区。(2)太阳直射点从A点沿移动轨迹向________方向移动,到达B点时,用时________小时。期间,地球公转的日地距离逐渐________,角速度逐渐________,地球上出现极夜的区域范围逐日________,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________。答案 (1)6:24 6月2

5、3日 东2(2)西略偏南 48 增大 减小 缩小 增大解析 第(1)题,6月22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160°W)北回归线上时,即为12时,北京(116°E)的地方时是6月23日6:24,20°E的地方时为0时,即为新的一天,与北京日期相同,所以与北京日期相同的时区范围是从东2区到东12区。第(2)题,此题难度较大。从图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螺旋型移动轨迹为顺时针可知,太阳直射点从A点沿移动轨迹向西略偏南方向移动,到达B点时,太阳直射点已经绕地球运动两周,即可知用时为48小时,在两天期间,靠

6、近远日点(7月初),则可知地球公转的日地距离逐渐增大,角速度逐渐减小,地球上出现极夜的区域范围逐日缩小,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考向立意】该题主要以示意图的形式,考查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思维过程】准确读图,明确图示中有关“虚线、点线”的意义→把握“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轨迹”及其相关信息→调运所学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结合设问得出结论。【误区警示】对题干和图示信息获取不准,特别是对直射点的“螺旋型移动轨迹”与经纬线之间的关系把握不准导致答题失误。【预测展望】结合黄赤交角产生及其影响,考查地

7、球运动的规律和意义,特别是结合有关图示进行考查更值得关注。1.与黄赤交角相关的几组数据关系理解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弄清几组数据间的关系。如图:(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2.黄赤交角及其变化的影响(1)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移动规律见下图:(2)黄赤交角变化对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和速度及五带范围的影响(3)黄赤交角对气候的影响若黄赤交角为零,则太阳始终直射赤道,

8、不会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就不会形成地中海、热带季风气候等。(4)黄赤交角变化对四季五带的影响若黄赤交角为零,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更替现象,也不会出现五带。1.托勒密大约于公元90年出生在希腊。下图是他描述的成角日晷仪,它被用来测量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据此回答(1)~(2)题。(1)根据图中信息确定当时黄赤交角大约为(  )A.24°11′B.22°51′C.23°26′D.23°51′(2)当日晷仪指针如α所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印度洋海域吹东北风B.全球昼夜等长C.华北平原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