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30《狼》多角度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30《狼》多角度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ID:29409165

大小:61.5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9

七年级语文下册 30《狼》多角度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30《狼》多角度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30《狼》多角度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30《狼》多角度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30《狼》多角度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30《狼》多角度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一、朗读———评文意(要求从落实文意与朗读的角度对课文进行评价)1.初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并作讲评: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语气要流畅。2.教师范读。学生讨论句子的停顿、语气、语调。3.学生互读。借助课文注释,梳理文句,读懂课文,把握大意,能大体复述故事情节。二、选点———评情节(组织学生从屠户与狼的角度分别对课文情节进行评价)1.指导学生从屠户的角度对课文进行评价性阅读。教师示范:第一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2.学生讨论,对二、三、四段进行评价。如:第二段,写屠户惧狼,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

2、的凶恶贪婪,是故事的发展。第三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第四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与结局。2.学生活动:从狼的角度评价课文。如:第一段写的是两狼跟踪;第二段写两狼穷追;第三段写两狼逼人;第四段写两狼被杀。三、欣赏———评语言(引导学生从用词造句的角度评价课文)1.教师示范。这篇故事的语言十分简练、传神,富有表现力,可以用这样的句式“……写得好,写出了……表现了……”来欣赏。如:“晚归”的“晚”字写得好,写出了时间,表现屠户在晚上无人时走路,环境十分险恶;“

3、眈眈”写得好,写出了狼的凶残目光;“顾”“奔倚”“弛担持刀”一系列动词写得好,表现了屠户在险恶处境中,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急中生智,想方设法和恶狼斗。2.学生活动。教师适当评点。四、品析———评形象(从本文对屠户与狼的形象塑造上对课文进行评价)1.师生互动。讨论:从描写方法上来分析文章如何刻画屠户与狼的形象。交流后归纳:写屠户主要从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来表现其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如从“惧———投骨避狼”到“大窘———骨尽狼仍从”再到“恐———前后受其敌”,最后“悟———刀劈两狼”表现了屠户的心理变化过程。写狼主要从心理与神态来表现

4、狼的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如“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将狼馋涎欲滴想吃人的绿眼睛刻画出来;写狼的“假寐”,运用“犬坐于前”的生动比喻,并进行了“目似瞑,意暇甚”的形象描绘,把狼的狡猾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2.学生自由讨论:从全文的表现倾向看,本文究竟是写“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必能战胜恶狼”,还是写“狼无论怎样狡诈、欺骗,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会失败”?要求其观点必须在文中找到根据。此活动不应苛求统一答案。如:应是后者。本文的中心线索是屠夫,但表现的主体却是狼。根据:(1)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2)行文。

5、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狡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3)结尾。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3.带着感情再读课文。创意说明:本设计意在提高学生的评价性阅读能力。对文章高远的立意、别具匠心的构思,有所领悟,是一种评价;对一个有特色的词或句子的体会,也是一种评价;就课文的表现手法、形象塑造谈谈感受,也是一种评价方式。评价性阅读训练,主要是为突出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从而实现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资料整合平台】1.

6、课文背景资料。①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②牛汉擅于写在生命的扭曲中那不屈的灵魂。《华南虎》为华南虎构筑的,也是一个扭曲生命的环境。它本属于大山与森林,属于大自然的自由的儿子,却被囚禁在铁笼里,供人观看、呵斥、捉弄。这既是现实性的描述,又是超现实的喻指。诗人把环境典型化,把虎人化,以此来写一个不屈的生命,来展示一个执著的灵魂。虎,在这里成了生命与灵魂的符号,铁笼恰是邪恶与困厄的象征,正是它扭曲了原本属于旷野、属于深山、属于野性的生命;也正

7、是在这扭曲中,这生命才爆发出更大的能量,显示出更顽强的意志、更崇高的灵魂。诗人把充满哲理的思索和充满激情的想象,把自己的人生体验,影印到处于困厄之中的华南虎身上,控诉了制造苦难历史的十年浩劫,嘲讽了冷漠与麻木的“围观者”,颂赞了顽强的生命,同时也倾诉了自己炽热的情感。③布封(1707~1788年),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躯者。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他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卷《自然史》。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④蒲松龄(164

8、0~1715年),字留仙、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清代文学家。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热衷于功名,19岁时接连考取县、府、道的第一名,名震一时,但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