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乡村治理概论

【毕业论文】乡村治理概论

ID:29467476

大小:75.5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0

【毕业论文】乡村治理概论_第1页
【毕业论文】乡村治理概论_第2页
【毕业论文】乡村治理概论_第3页
【毕业论文】乡村治理概论_第4页
【毕业论文】乡村治理概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乡村治理概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乡村治理的定义及我国乡村治理的背景说到乡村治理,首先得了解治理的含义,“治理”源自于古典拉丁文或古希腊语的“引导领航”一词,原意是指统理、引导或操纵之行动或方式,经常与“统治”一词相互交叠使用。乡村治理是“治理”在乡村部门的具体运用。从我国传统治理途径的类型看,治理主要有三种:建立在意识形态上的文化治理、建立在利益相关性基础上的经济治理和建立在强制力基础上的法律治理。前两种随着意识形态的弱化和市场经济的兴起,其治理基础已产生松动,或归结为失范导致治理失灵;第三种作为国家法因民间法的坚韧也难以在农村有多少深厚的基础。因此,党中央

2、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是乡村治理实现途径转换的重要契机。新农村建设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总体要求,以一系列诸如“取消农业税,对粮农实行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等,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提高补偿标准,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努力改善进城农民就业环境,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作为工作重点来抓。”的加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三农政策。新三农政策的特征是对三农由过去的“多取、少予”转变为“多予、少取”,工业对农业开始由过去的“抽取”转变

3、为“反哺”,城市对农村也将由以往的“剥夺”转变为支持。因此可以说,新农村建设的新三农政策为全面发展乡村治理创造了空前良好的政策环境。二、白桥镇在推进乡村治理过程中所选择的路径白桥镇位于和县南部,距县城15公里,东与当涂县接壤,南于芜湖市毗邻,西与含山县相毗邻。2004年4月和西梁山乡合并,成立白桥镇。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搞活经济和开放政策的落实,白桥的经济发展迅速。如今的白桥镇管辖9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11382户,52326人。全镇建立了2000亩黄金瓜、35000亩优质水稻和年出栏300000只以上肉鸽大户等12家的生产基

4、地,建立了以造船、食品、钢材开发为主的骨干型企业12家;路、水、电,通信已经全面改善,全镇村村通路、通电,100%的村通了程控电话,人民群众生活向宽裕型小康生活迈进。白桥镇之所以能够发展得如此迅速,而且发展的势头一直很好,究其原因,本文在考察中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党的领导,推进村民自治,发展农民协会。1、扎实推进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白桥镇治理的思想基础。6任何一个乡镇的发展,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因地制宜进行的,白桥镇也不例外。。近年来,白桥镇政府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推行了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深化农村改革,推进

5、新农村建设”的举措,如乡镇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推进义务教育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等。这一系列措施使白桥镇的面貌大为改观,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白桥镇的党组织也在不断完善自身的组织建设,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扎实推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因活动开展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2007年冬季“白桥镇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活动”中,其坚持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6、为主线,以“取得实效”和“成为群众满意工程”为关键,与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相结合,积极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学习贯彻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在活动中,中共白桥镇委员会切实做到了把欢庆节日与思想发动结合起来,营造了浓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氛围;把送温暖与听意见结合起来,深入做好了关心群众、依靠群众的各项工作;把安排自学与集中“补课”结合起来,做好的学习动员阶段的补缺补漏工作;把搞好学习培训与分析评议工作的有序衔接。并在2008年2月进行了关于“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和“促进

7、各项工作”方面的群众满意度策评工作。这些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解决了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和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强化了基层党组织,激发了基层活力,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白桥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2、认真落实村民自治:白桥镇治理的基本形式。6在乡村中,乡土势力是以血缘和地缘关系组成的,因而具有较强的自治功能。而乡村自治的过程是在国家行政权和社会自治

8、权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的,在国家上级行政权对乡村实行间接管理的同时,乡村自治权也得到了强化。到今天,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根据中国国情对民主道路和形式的一种有益探索,是农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对民主形式和民主途径的主动选择。村民自治的关键在于村委会的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