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6课《辛亥革命》教案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6课《辛亥革命》教案 岳麓版必修1

ID:29498873

大小:78.5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6课《辛亥革命》教案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6课《辛亥革命》教案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6课《辛亥革命》教案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6课《辛亥革命》教案 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6课《辛亥革命》教案 岳麓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6课《辛亥革命》教案 岳麓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6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历史意义。结合时代背景综合认识“三民主义”。过程与方法:掌握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运用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具有的伟大历史意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革命成果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预习思考1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2概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酝酿到高潮的过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有哪些?为什么说约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4.作为

2、封建官僚的袁世凯为什么能成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说明了什么?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主体知识历史背景1.民族危机加深: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中国民族危机加深。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的政府企图用来挽救其统治危机,反而使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二、过程1.兴起①建立团体:年,在成立中国团体,其目标是推翻,建立。②资产阶级思想广泛传播和革命团体。2.发展①组织上:建立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A.建立:年在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B.纲领;,,,。C.机关刊物:D.性质:。②理论上:阐发革命纲领——三民主义主要内容及其地位:民族主义是指;民权主义是指,是三民主义的;民生主

3、义的核心是。B.意义:③思想上:宣传革命思想——论战论战双方:革命派和、为代表的。B.主要内容:主要围绕、等问题展开。C.意义:使。④军事上:发动武装起义主要起义:和。B.结果及原因:由于缺乏和没有而遭挫折。C.影响:沉重打击了,日趋成熟。高潮①武昌起义: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率先发难。起义胜利后,成立了以为都督的,定国号为,政体为“”。短短一个月,全国个省宣布独立,许多地区也积极响应,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②中华民国的成立: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宣告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3月,颁布《》,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性质的国家临时约法。南京临时政府名义上是,但

4、并没有实现国家的,也没有结束全国的。③清朝灭亡:年月,下诏退位,清王朝在中国多年的统治结束。结果——成功与失败并存:成功之处:推翻了的统治,结束了制度,建立了,颁布了。失败①标志——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年月,袁世凯在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到了袁世凯手里。②原因革命党人的幼稚妥协:武昌起义后,同盟会处于的境地,成分复杂,很多人把推翻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时也表示。在南北议和时双方达成协议:袁世凯赞成共和,并逼,革命党人。B.旧势力的破坏:和害怕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也希望袁世凯。C.帝国主义扶持袁世凯:帝国主义积极物色新的,把目光投向袁世

5、凯,不断制造中国政局的舆论。D.袁世凯具有一定的政治资本:袁世凯控制,有雄厚的军事实力;武昌起义后组织责任内阁,掌握清政府的;镇压义和团运动,受到的青睐;新政中大刀阔斧改革,颇有作为,获得一定好感。③含义: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从根本上说是失败了。三、历史意义1.性质:是一次“”的资产阶级革命。作用: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从此的观念深入人心。重难诠释三民主义及其评价①三民主义包含民族、民权、民生三大部分。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有两层意思:一是反满,即推翻清政府。反满不是“排满”,是指反对清朝统治者及其特权,非所有满洲人

6、。二是独立,即推翻作为帝国主义走狗的清王朝,建立“民族的国家”,暗寓了反帝的意愿。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前提,其提出是民族矛盾的反映,它在客观上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广大爱国者实现民族独立的要求。但是,反帝旗帜不鲜明,只把对帝国主义的仇恨集中于其代理人满族统治者身上,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B.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有三层含义:一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二是建立资产阶级议会共和国。三是防止帝制复辟。这一主张不仅批判了保皇派君主立宪的谬论,也打破了推翻清王朝后重建汉人君主政体的观念。民权主义是阶级矛盾尖锐的反映,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实现民主、自由、

7、平等的愿望。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与民族主义紧密相联,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但是它仅要求推翻封建专制政府而不是消灭整个地主阶级,因此反专制是不彻底的。C.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就是通过核定地价,征收土地税的办法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建立资本主义的土地国有制。其目的在于消灭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是民权主义的补充和发展。它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希望从封建生产关系束缚下解放出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这是中国近代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