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码头护岸设计方案对比分析

某码头护岸设计方案对比分析

ID:29500769

大小:18.1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0

某码头护岸设计方案对比分析_第1页
某码头护岸设计方案对比分析_第2页
某码头护岸设计方案对比分析_第3页
某码头护岸设计方案对比分析_第4页
某码头护岸设计方案对比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某码头护岸设计方案对比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近年来,社区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社区建设的试验和探索在全国开展起来,初步形成了上海模式、沈阳模式、江汉模式和青岛模式某码头护岸设计方案对比分析  摘要:本文对某码头的护岸提出了四个设计方案,并从设计计算、工程造价及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最优方案。关键词:振冲碎石桩水泥搅拌桩板桩  在内河软土地区修建大吨位高桩码头时,为满足通航要求,一般不允许码头前沿线凸出岸边较多,从而导致护岸坡度较陡,容易产生滑坡事故。对于这种情况,一般有两种做法:一是对护岸的软土进行地基处理;二是采用挡土结

2、构对护岸进行支护。具体采用哪种方案需经过技术、经济对比分析后决定。  1.项目概况  江门市新会良发贸易仓储有限公司码头工程位于银洲湖北端,拟建设一个10000DWT散货泊位,设计年吞吐量90万吨。码头长190m,宽26m,码头面高程,前沿底高程-。护岸沿码头后沿布置,总长210m。  2.地质条件  码头护岸处的表层土为淤泥,灰黑色、流塑、饱和状,厚约23m;第二层土为中密~密实的砾砂,厚度为~;以下土质均较好。淤泥为本工程的主要软土,其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3.护岸设计方案目前,土建、装潢和

3、改造工程接近尾声,设备政府采购基本到位,人员招录工作方案已上报,整个工作紧张、有序、高质地往前推进。近年来,社区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社区建设的试验和探索在全国开展起来,初步形成了上海模式、沈阳模式、江汉模式和青岛模式  由于护岸处淤泥层较厚、抗剪强度较低,且前、后沿高差较大,必需采取一定措施加固或支挡护岸,否则容易在码头施工和运营期产生滑坡事故。  3.1地基处理方案  港口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方法较多,对于该工程而言复合地基法比较适合。设计中采用了两种复合地基方法进行对比,分述如下。  方案一

4、――振冲碎石桩方案  该方案护岸采用斜坡抛石+浆砌块石挡土墙结构,并对护岸下的淤泥进行地基处理。护岸前沿开挖底高程为-,然后以1:的坡度向上放坡至-,再以1:2的坡度开挖至坡顶。在开挖面上设置厚的混合倒滤层和厚的二片石垫层,然后铺设60~100kg的块石作为护面,护面坡度为1:。护脚棱体采用60~100kg块石,顶宽,厚3m。挡土墙采用浆砌块石结构,墙高4m,底宽3m。  地基处理采用振冲碎石桩法,桩体直径为,桩间距为,按等边三角形布置。处理范围沿码头长度方向为210m,沿宽度方向为,沿深度方向应进入

5、砂层不少于。桩体碎石粒径为40~150mm,对于码头斜桩处的碎石桩采用粒径较小的石屑作为填料,该方案设计断面见图1。  方案二――水泥搅拌桩法目前,土建、装潢和改造工程接近尾声,设备政府采购基本到位,人员招录工作方案已上报,整个工作紧张、有序、高质地往前推进。近年来,社区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社区建设的试验和探索在全国开展起来,初步形成了上海模式、沈阳模式、江汉模式和青岛模式  该方案护岸的护坡结构与方案一相同,仅地基处理方式采用水泥搅拌桩法。桩体直径为,桩间距为,按等边三角形布置。处理范围沿

6、码头长度方向为210m,沿宽度方向为30m,沿深度方向应进入砂层不少于。该方案设计断面见图2。  支挡方案  适用于港口工程护岸的支挡结构主要有挡土墙和板桩等结构,由于该工程软土层较厚,超出了挡土墙的使用范围,因此考虑采用板桩结构进行支挡。由于陆域后方场地狭窄,无法设置锚碇结构,采用支撑桩代替锚碇结构来承受水平力。设计中考虑了两种支挡结构方案进行了对比,分述如下。方案三――斜撑板桩方案  该方案支挡结构上部采用C40钢筋混凝土承台,边长为3m,承台下设置2排桩基。前排桩为支撑桩,采用直径的PHC斜桩,

7、间距为3m,倾向河侧,斜率为3:1,桩底进入强风化岩3m;后排桩为挡土板桩,采用直径1m的灌注桩,间距为,桩底进入强风化岩3m,灌注桩之间采用直径的高压旋喷桩堵缝。支挡结构前的岸坡采用1:5的坡度开挖,然后回填厚混合倒滤层和厚二片石垫层,最后抛填1m厚60~100kg块石进行护面,并采用60~100kg块石棱体护脚。该方案设计断面见图3。  刚加板桩方案目前,土建、装潢和改造工程接近尾声,设备政府采购基本到位,人员招录工作方案已上报,整个工作紧张、有序、高质地往前推进。近年来,社区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人

8、士的关注,社区建设的试验和探索在全国开展起来,初步形成了上海模式、沈阳模式、江汉模式和青岛模式  该方案支挡结构上部采用C40钢筋混凝土承台,宽7m,厚,承台下设置2排桩基。前排桩为支撑桩,采用直径的灌注桩,间距为3m,桩底进入强风化岩3m;后排桩为挡土板桩,采用直径1m的灌注桩,间距为,桩底进入强风化岩3m,后排灌注桩之间采用直径的高压旋喷桩堵缝。支挡结构前的护坡与方案三相同。该方案设计断面见图4。  4.计算  4.1地基处理方案计算  方案一与方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