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 《时代的脉博》说课稿

高中美术 《时代的脉博》说课稿

ID:29504718

大小:74.0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美术 《时代的脉博》说课稿_第1页
高中美术 《时代的脉博》说课稿_第2页
高中美术 《时代的脉博》说课稿_第3页
高中美术 《时代的脉博》说课稿_第4页
高中美术 《时代的脉博》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美术 《时代的脉博》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美术鉴赏《时代的脉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识美术与社会思潮之间的互动关系,了解美术作品反映或表现社会思潮、运动的不同方式和特点,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根据形式分析等方法来理解它们所反映的社会观念和风气。学习活动分析本课着重从美术中探寻社会运动的痕迹与影响。这种影响可能表现在形式上,也可能表现在内容上,但其共同特征是有新的变化出现。引导学生注意到这种变化,促使他们产生兴趣,并主动寻找这种变化的原因。教材安排了一个“思考与交流”和一个“活动建议”。前者要求分析不同时代的女性形象,教材已给出了一些提示;学生如果对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不能深入分析,也可以引导他们注意其他方面,例如他们所见过的各个时期的其他美术作品,并进行比较。“活动建议”要求分析拉斐尔的《雅典学派》。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选取了哪些人物?他们是什么身份(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安排在构图中的什么位置?利用了哪些范本(原型)?通过这些分析就可以知道拉斐尔和当时一般的学者所推崇的是什么样的观念或价值。可以根据教材的提示来进行。教学基本思路对美术的欣赏不能仅仅局限于外在形式的鉴别,还包括把握题材内容,感受作品中蕴含的社会人文背景。只有感受到这些蕴藏在作品背后的东西,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才是全面的,对

3、美术的发展变化才可能有深刻的认识。如果引导学生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也会从中得到更多的乐趣。由于本课教学内容涉及到许多作品形式之外的知识,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需要他们更多地借助以往的知识储备和日常经验。教学时通过示范,启发、引导学生逐渐调动他们各方面的知识,进而使他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自觉地寻找美术作品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教学材料分析教材提供了十余件时代气息浓郁的作品,通过比较与细致分析,说明美术作品与社会运动、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对于这种关系,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察。一是美术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社会背景与时代变迁,二是社会变迁

4、对美术作品造成的影响和改变。传统年画与抗日战争时期年画的比较,非常深刻地说明了社会思潮在美术作品上留下的印记。传统年画最重要的功用是祛邪、祈福,大多色彩鲜艳,具有装饰性的美感;而1945年的抗战年画则寄托了人民对抗战胜利的渴望,手法上融入现代木刻技巧,以黑白为主。杨之光《一辈子第一回》与王广义《大批判》的并列深刻地体现出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形态的巨大转变,以及两者对艺术的不同追求。前者力图将西方素描造型因素引入传统中国画水墨人物,而后者则借鉴了西方波普艺术的表现手法。《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麦积山佛教造像

5、、《牡丹亭·还魂记》木刻插图则分别是东晋墓葬习俗、北魏佛教思想与明代市民文化在美术上的体现。只有把它们放在各自的社会情景中才能够准确地理解它们的含义与价值。西方艺术同样也与社会运动及思潮密不可分。《土耳其宫女》(也叫《大宫女》)原本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的名作(参见教材第102页原图),游击队女孩把这件作品改造成一件声讨性别不平等的战斗檄文,不仅成为这一艺术组合的代表作,更是西方现代女性主义思潮在艺术上的最佳体现。大猩猩面具是她们的标志,两段文字有力地揭示出西方艺术世界中的不公正。画上的英文标语是:“女性必须要裸体才能进入大

6、都会美术馆吗?”下面有解释:“现代艺术部的女艺术家不到5%,而85%的裸体是女性。”拉斐尔的《雅典学派》是为教皇在罗马的办公场所绘制的壁画,但却在作品中描绘了大量古代异教思想家,生动传达出文艺复兴时代社会风气的变化。沃霍尔则把他那个时代最受欢迎的电影明星照片印制在自己的作品中,显露出宽容、自由乃至叛逆的现代风尚。这些名作都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各自时代的某一运动或思潮,有力地突出了主题,其中任何一件作品都可以作为范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讲解。教学建议要想深入理解一件美术作品,就必须对其得以产生的社会情景有所了解,对于那些与当时的社会运动

7、、思潮有密切关系的作品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能对少数名作加以介绍,也很难覆盖所有时期、所有地域的重要作品。因此,如何通过有限的几件作品,引导学生掌握从形式到内容、从作品本体到社会背景的欣赏眼光和思考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要培养这种综合立体的欣赏能力,仅仅依靠书本和教材还略显不足。教师可以适当寻找一些著名艺术家的代表作品作为补充,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使他们对美术作品中丰厚复杂的社会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例如,要更好地理解杨之光《一辈子第一回》与20世纪50年代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就要对毛泽东的艺术思想,当时政府对

8、中国画的态度,20世纪50年代中国山水、花鸟、人物画的创作实践有更多的了解。同时,对于清代、民国以来盛行的人物画风格也要有一定了解,通过造型、笔法、形式上的比较,就能使学生更好地明白这件作品和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对于《大批判》也是如此。这件作品中运用的工农兵标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