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4.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4.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

ID:29507157

大小:75.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语文 4.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语文 4.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语文 4.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4.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2.了解科学、认识科学。3.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过程与方法课前教师提出导读提示,学生自学为主,课上师生共同梳理课文内容,探究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科学观,明确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2.体会科学精神,培养探索精神。教学重点了解科学、认识科学;并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成为一位科学家是无数有志青年的梦想,对物理的探究更是许多年轻

2、的学子孜孜以求的,我们来看一下加来道雄的成长道路,或许能得到一些启发。(板书)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二、明确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了解科学、认识科学。2.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3.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科学观,明确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4.体会科学精神,培养探索精神。三、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2.字

3、词积累(见幻灯片)刨根究底(páo)撒手人寰(huán)湮没(yán)惊诧(chà)栅栏(zhà)畏葸不前(xǐ)五彩斑斓(lán)目眩(xuàn)鄙视(bǐ)冷嘲热讽(fěng)杜撰(zhuàn)怪诞(dàn)3.了解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文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4.题记的种类及本文题记的作用题记的种类包括:阐发式、诠释题目式、点明题旨式、总领全文式、设喻寓理式本文题记的作用:提示下文是在介绍有关科学的观点5.本文的基本结构文章的题目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因此,叙述的顺序主要是历时性的。

4、但是,作者开头就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而“童年的两件趣事”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是共时性的叙述。这样的结构安排,使文章既脉络清楚,又重点突出。结构如图:童年青年(成年)鲤鱼世界的幻想(想像)实验(理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故事(理论)6.本文的基本内容①人人都对自然感到好奇,都以自己喜爱的形式寻求自然的“谜底”,但是大多数人一般直接探寻自然本身,而作者却由人的观察角度,反思人类对宇宙的认知。看似作者少年时的思维超出同龄人,其实只是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

5、想像力,并且保持了这样奇特的想像力,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②作者少年时接触到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激发了他的探究兴趣。他之所以感到“激动人心”,是因为他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当成一个“侦探故事”来阅读、探究,这非常符合少年的心理。另外,“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问底”,也表现了他有毅力有恒心的性格,这是成为科学家的基本素质。③高中时代,本应“在棒球场或篮球场玩耍”,享受青春年华,但作者却“找遍周边地区大量的电子仓库,装配必需的硬件设备”,在“学校的足球场中缠绕22英里长的铜线”,自己动手建设实验室,验证

6、爱因斯坦理论,探究反物质。作者进行这样艰苦枯燥的工作,体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以及踏实的性格,显露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潜能。由①②到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的“教育历程”和“教育内容”。四、重点学习目标完成过程1.【提问】“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明确】主要有以下几点:(1)“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2)“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3)“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4)“

7、鲤鱼科学”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2.【提问】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明确】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1)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2)“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3)“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

8、想上的保守和固执。3.【提问】本文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明确】本文三个主要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神内涵,可以从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1)想像力:科学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像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像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