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之评价与揭露

无形资产之评价与揭露

ID:29507400

大小:83.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2-20

无形资产之评价与揭露_第1页
无形资产之评价与揭露_第2页
无形资产之评价与揭露_第3页
无形资产之评价与揭露_第4页
无形资产之评价与揭露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形资产之评价与揭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無形資產之評價與揭露馬秀如、劉正田、俞洪昭、諶家蘭       本文說明無形資產之衡量與揭露方法,並予評論。衡量方法是一種評價及評估的方法。在說明無形資產之衡量方式前,先說明衡量方法之一般型態與判斷其良窳之標準(criteria),然後再說明目前理論上已出現之無形資產衡量方法,評估其適用性,指出平衡計分卡是除目前理論上已出現之方法外,還可能可以適用於無形資產之評價之方法,然後再說明價值之修正方式,最後,則探討可能的揭露方式。此外,本文也論及承銷價之決定方式,以及無形資產評價錯誤對承銷價之影響。衡量之方法     

2、  評價方法是一種衡量及評估的方法。本節說明衡量或評估方法之型態,及判斷其良寙之標準。一、衡量方法之型態       一般而言,以財務的方式進行衡量或評估,其方法可概分為下列四種型態:1.累積型2.競爭型3.比較型1.綜合型       所謂累積型的衡量是指先衡量個別組成項目,然後,再加總個別衡量而得到之衡量標的數額。這種衡量,通常是以金額的型態來表示業務行動的後果,例如,「市場價值為若干元」即為一種累積型衡量方式。這種方式直接衡量被衡量之標的,對偵測衡量標的價值之轉折點有用。       所謂競爭型的衡量,是指

3、被衡量標的與某外部標準(例如:產業平均數)相比較所得之百分比或指數。例如,本公司業務損失與市場平均業務損失之比率,即是一種競爭型的衡量方式,它在表達本公司的某一衡量標的,與標準相較的程度。       所謂比較型的衡量,是同時使用兩個同屬本公司變數之衡量方式。使用比較型指標,可觀察衡量標的之動態變化。       所謂綜合型的衡量,則是一種綜合兩個以上變數的衡量方式,這種衡量具有衍生另種衡量的特點。例如,「來自新業務的投資報酬率」這個衡量方法,是複合投資報酬(一種衡量方法)與對新業務的投資金額(另一種衡量方法)的

4、綜合衡量,傳遞全部投資報酬率與對新業務之投資原本未傳遞的訊息。       衡量或評估資訊軟體業之無形資產,即在運用上述四種型態之衡量及評估方式。衡量者可配合不同的衡量標的、目的與時期等考量而交互運用上述四種型態,以較完整地衡量呈現無形資產之價值。二、衡量方法良寙之判斷       判斷一個衡量方法之良寙,可自資訊使用者的觀點著手。資訊使用者包括外界使用者及內部使用者。若一種衡量的方法可以一方面對外界使用者有效、確實,且易於明瞭,另方面又對內部管理者實用、易操作,那麼,這個衡量方法即屬優良。換言之,當衡量評價方法

5、符合下列四個標準時,即屬優良:1.攸關2.精確3.易於明瞭4.易於衡量       所謂攸關,係指衡量出來之價值具有決策攸關性,亦即,對資訊使用者而言,該資訊為重要,資訊使用者(決策者)會在決策時使用,會影響其選擇。如果某位融資者或投資者在參考某項資訊後選擇不同的方案,則該資訊即具決策攸關性。       所謂精確,係指衡量出來的價值,為在準確衡量之情況下測得。當衡量的結果為精確時,不論衡量人為誰,衡量幾次,衡量結果均相同,符合客觀及一致之條件。對某資訊使用者而言,只要描述(資訊,衡量的結果)符合實況,不生偏頗,

6、不會致使用者產生誤解,不論該描述是否可量化,則該衡量的結果即屬精確。       所謂易於明瞭,係針對資訊使用者而言,謂不須經太多解釋,或僅稍作解釋,資訊使用者即可明瞭資訊所使用的評價方法或結果。此一特性原本係針對資訊給使用者,惟亦可用來提醒資訊提供者,在製作資訊時,應考量資訊使用者之能力。所謂易於衡量,係指資訊提供者在衡量時,不會遭遇資訊不可取得或其他方面的困難。       由於無形資產之價值具有相當高之不確定性,對其衡量時如欲符合上述四種判斷標準,無一不是挑戰,其中尤以符合精確及易於衡量的挑戰性最高。無形資

7、產之評價方法       本節先說明無形資產評價之過程,區別評價基礎與評價方法之不同,再說明文獻上已出現之無形資產評價方法。該等方法,計有:成本法、市場價值法及經濟所得法三類,以及以上若干種方法之綜合。評價方法因所評估者究為投入成本或產出價值、評價基礎究為使用、出售或其他價值、直接評估無形資產或透過公司與有形資產而間接評估等,而有不同之變化,本節均加說明。茲分述如下:一、評價基礎與評價方法       無形資產評價之過程,可分為下列七個步驟:1.定義及辨認待評價之無形資產,2.指明評價之目的,以及決定所選用之評價

8、基礎(basisofvaluation),3.選擇評價方法(methodologyofvaluation),4.蒐集須用之資訊,5.進行評價之計算,6.驗證計算,1.發出評價報告。       前述第二個步驟中所謂之評價基礎,亦稱價值前提(premiseofvalue),分為三類:目前狀況下之使用價值(valueincontinueduse或existinguse)、在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