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短新闻两篇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短新闻两篇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

ID:29509607

大小:63.0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短新闻两篇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短新闻两篇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短新闻两篇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短新闻两篇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短新闻两篇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短新闻两篇》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2.了解香港近百年的发展史。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  2.培养在阅读中筛选信息的能力;  3.学习两篇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练、概括力强的特点。  三、德育渗透目标  1.通过学习第一篇文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认识法西斯的暴行,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教学设想  一、播放有关香港回归的纪录片和反映纳粹暴行的影片,设定好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二、通过介绍香港近百年的发展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讨论纳粹暴行(扩展至南京大屠杀)对于我们

2、人类的戕害,以及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课外查找一些香港历史和纳粹暴行的背景材料,以辅助阅读。  三、分别找一些香港回归和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闻报道,比较一下写法的不同。  重点、难点  重点: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  难点:新闻报道如何既报道事实,又抒发感情。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生活在信息社会里,每天都会从报纸、广播、电视中接触大量的新闻报道,那么,如何从新闻报道中及时而准确地筛选信息,成为当今社会人的一项重要能力。而要提高这种能力,就必须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两篇典型的短新闻。(板书课题)  二、

3、明确目标  1.了解新闻报道的结构方式;  2.筛选两篇新闻报道的基本信息。  二、整体感知  (一)《别了,“不列颠尼亚”》  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最别致的一篇,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的人们多么激动,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并且把末代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更加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消息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本文就是以这样一种结构组织材料的。  第1段是导语部分。它

4、告诉我们,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这标志着长达150年的英国统治的终结。  下面的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具体叙述了英国殖民者的告别仪式。文章共有10段,有8段写的是现实的场景,分别是:末任港督的降旗仪式,彭定秉离开港督府,英国告别仪式,降旗仪式,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这些仪式的叙述都很简洁,作者突出仪式本身的涵义,这表现在介绍了每一种仪式之后,作者总要引用一些背景材料,使得每一个仪式都显示出历史的跨度,有着历史的意义。作者并不直接出面发表议论,但是情感和评论都暗含其中。比如:  港督降旗仪式,作者说“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5、。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强调这次降旗不再是以往港督换任的重复,它是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  对于在驻港英军总部附近举行的告别仪式,作者也只是提了一句,但作者随后捕捉到了一个典型的镜头:“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象征英国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与象征香港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区旗,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启示人们发现这一仪式的深厚内涵。  7时45分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也只是一笔带过,但作者把这一事件放在历史今昔的对比上,有一种历史沧桑变化的感觉,使得曾经的坎坷,在人们脑海中“积淀成了神圣而执著的理性”,也使得“今夜的

6、喜悦变得更加凝重”。  另外还有两段,一个是第4段,交待的是有关港督府的一些背景材料:一个是最后一段,作者又一次把历史的今昔放在一起相互对照,深化了主题。  (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立的最大的集中营,被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最大的“杀人工厂”,据统计报道有400万人在这里遭到了杀害。这篇消息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这主要得益于他独辟蹊径,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即记者在新闻中毫不掺杂个人情感的写法)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

7、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字里行间灌注着个人的情感。  文章一上来的议论就有震撼人心的效果。作者无一句正面控诉,却强烈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让读者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  接下来,作者引入了一些背景材料,介绍了里斯维辛集中营可怕的历史。作者说,那些“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所有的事情都已经是旧闻了,奥斯维辛也不再有“可供报道的新闻”了。但是到这里访问,作者却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