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参考学案1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参考学案1 人民版必修2

ID:29537811

大小:69.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参考学案1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参考学案1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参考学案1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参考学案1 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参考学案1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测试要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理解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并认识其作用重点难点:理解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并认识其作用知识梳理:【基础知识】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背景和目的:(1)背景1)十月革命成立第一个社义国家——苏俄,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一战2)帝国主义妄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协约国武装干涉苏俄3)国内地主、资产阶级叛乱(2)目的——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巩固政权2

2、、内容农业:1918年,实行余粮收集制——开始的标志工业:国有化,高度集中贸易:取消自由贸易,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统一分配分配:实物配给制,实行强制劳动——普遍义务劳动3、评价:积极作用:适应了战时需要,把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障了红军的军备供应,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政权,消极作用:弊病和错误,如以极低的价格强行征粮,甚至连农民必需的口粮、种子粮也予以征收,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否定市场和价值规律,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4)(1)背景:严重的政治经

3、济危机①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加上自然灾害,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濒临崩溃。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严重,引发了严的经济和政治危机。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模式在实践中遭到失败,俄共(布)需寻找新模式(2)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标志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3)内容: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内容作用农业政策余粮收集制 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工业政策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国家资本主义

4、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贸易政策 取消自由贸易 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 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分配制度实行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 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4)实质:(特点)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发展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5)意义:经济上: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了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1925年,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政治上:它巩固了工农联盟,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理论意义: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俄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对

5、落后的国家找到的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巩固练习】1.1918年,苏维埃政权陷入层层包围,当时在经济上最紧迫的难题是A.石油B.棉花C.煤碳D.粮食2.1919年,苏俄耶戈列夫斯克地方的农民巴扎耶夫把家里仅有的一点余粮拿到市场一出卖,他可能遇到的情况是()A.交换到家里急需的生活用品B.粮食被强行没收C.以较好的价钱卖出粮食D.需缴纳粮食税后才可出卖3.1922年苏俄耶戈列夫斯克地方的农民运粮无能为力市场,这次他们的境遇可能是()①政府强行收缴他们的粮食②向国家交纳固定的粮食税③以较好的价钱卖出

6、余粮④换回家里需要的生活用品A.①B.②C.②③④D.③④4.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无偿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B.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C.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D.农民走上了集体合作化的道路5..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政治危机的迫使B.掌握经济命脉的需要C.工作重心转移的要求D.工人农民对现实不满6.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A.由国家控制经济命脉B.由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C.有限度地恢复资

7、本主义以发展经济D.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7..新经济政策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其根本原因是A.充分发挥了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B.采取了国家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C.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调控经济发展D.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8..苏俄新经济政策能够实行的根本前提是A.国民经济已经得到恢复B.国家掌握了一切经济命脉C.工农联盟已经完全巩固D.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9.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8、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10.从十月革命到20年代,苏俄、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历史结论是A、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要为工农业的发展创造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