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中生物 4.2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5高中生物 4.2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ID:29564856

大小:75.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1

2015高中生物 4.2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15高中生物 4.2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15高中生物 4.2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5高中生物 4.2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单元第2课时种群的数量变化授课年级高二课题第4单元第2课时种群的数量变化课程类型新授课课程学习目标目标解读1.概述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举例说明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2.描述环境容纳量的概念。3.解释种群数量的波动类型及其原因,指出能够调节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4.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5.阐明研究种群数量变动的意义,形成保护濒危物种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1.尝试构建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2.根据构建的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难点:构建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课程导学建议课前准备1.引题采用实例,需要教师课前多看一些实例,筛选出最合适的实例。2.引出种群“J”

2、型增长的实例,然后循序而讲。3.引出种群“S”型增长的实例,然后循序而讲。4.准备对种群“J”型增长和种群“S”型增长比较的表格。教学建议1.本节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尽量多列举例子进行教学。2.对于种群“J”型增长和种群“S”型增长要对比学习,理解更透彻。3.种群“S”型增长曲线中的K值、K/2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也是高考常考的知识点,要讲清含义及在生产中的应用。4.对于微观的细菌增长,最好能板书宏观化讲解。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程序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提供素材:澳洲本来没有兔子,1859年,一个叫托马斯·奥斯汀的英国人来澳定居,带来了24只野兔,一个世纪

3、之后,这24只野兔的后代达到6亿只之多,它们与牛羊争牧草,啃树皮,造成大批树木死亡,对澳洲的生态平衡产生威胁。提出问题:野兔种群增长的原因有哪些?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野兔种群增长的规律?学生观看录像片并思考问题。录像片第一层级学习过程自主预习1.在资源和空间无限的环境中,细菌的种群增长会受到种群密度增加的制约吗?如何创设资源和空间无限的环境?2.如何用数学方程式表示1个细菌繁殖n代后的细菌总数?若用曲线图表示则曲线大致呈什么“字母”型?3.自然界中的细菌数量会这样增加吗?为什么?4.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能得到什么启发吗?1.学生结合问题对教材

4、内容进行预习。2.学生思考问题。PPT演示交流讨论1.数学模型是如何构建的?数学模型有常见的类型有哪些?有何优点?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形成条件与特点是什么?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成因与特点是什么?3.种群数量变化有哪些?影响的因素有哪些?组织学生对导学案问题1、2、3开展分析和讨论交流,特别是这些生理现象背后的微观内部的原因。PPT展示其他问题由教师讲解。第二层级学习过程知识点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J”型曲线的形成条件。“J”型曲线的适用范围。“J”型曲线的实例“J”型曲线的曲线模型“S”型曲线的形成条件。“S”型曲线的适用范围。“S”型曲线的实例。“

5、S”型曲线的曲线模型。“S”型曲线的K值、K/2值。“S”型曲线K值、K/2值在生产上的应用。1.填写导学案中的表格2.能根据时间确定细菌数目,并填写表格。3.思考、理解曲线的含义。PPT展示知识点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学生完成导学案内容PPT展示第三层级学习过程课堂巩固完成导学案《基础智能检测》。学生独立完成练习PPT展示或投影展示讲评1.展示题目答案,让学生修正。2.重点讲述:第4题一个物种进入新环境为什么先呈“J”型增长,后呈“S”型增长;1.同学对答案,挑出做错的题目。2.学生提出需要老师解析的题目。投影答案第四层级学习过程反思感悟1.本节

6、内容联系实际很多,如果选用的例子恰当,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2.种群“J”型增长和种群“S”型增长对比讲解,比一个一个单独讲解效果好很多。3.“S”型曲线K值、K/2要重点讲解,在生产上的应用也要多举例,高考曾经对这部分知识考查。1.内容比较抽象,理解不是一步到位,要时间“消化”。2.对知识学以致用很重要,希望老师多举例。口头表述课堂小结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2、建立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J”型曲线形成的条件 2、“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S”型曲线形成的条件2、K值3、“J”型曲线与

7、“S”型曲线的比较4、“S”型曲线在生产中的应用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最好完成知识体系的梳理。投影板书内容课外拓展继续探究1.气候对种群数量起到了很大的影响,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呢?(食物的多少、天敌的多少还有就是像禽流感这样的传染病使很多鸟都死去,势必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动)。2.像食物、天敌这样,就要涉及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这将是什么水平研究的问题呢?(我们下节课在“群落”中再继续去探讨它们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口头表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