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 考法揭秘 第2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第8-9题 古代诗歌阅读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 考法揭秘 第2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第8-9题 古代诗歌阅读

ID:29587438

大小:160.5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1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 考法揭秘 第2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第8-9题 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 考法揭秘 第2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第8-9题 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 考法揭秘 第2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第8-9题 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 考法揭秘 第2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第8-9题 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 考法揭秘 第2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第8-9题 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 考法揭秘 第2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第8-9题 古代诗歌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8~9题 古代诗歌阅读(2015·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残春旅舍韩 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注】 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并且抓住“乃晚唐巧句”的“巧”字分析“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两句巧在何处。可以从遣词造句的特点、构思的技巧、意象的选用、表现手法等角度赏

3、析。答案: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显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情感。五、六句“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情景。诗人心中烦闷,流落他乡客居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表达悲愤的情怀。然而,诗未写成,悲忧郁愤更甚,只好用酒来作为奇兵,冲荡这重重愁阵。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酒只能使人得到一时的陶醉,醒来之后,将是更大的悲伤。这更大的悲伤便使诗人找到自己从前的官服:“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诗人这时清醒地认识到:他要好好地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

5、自己又无所作为,故所作之诗多缅怀往事,情调悲凉,最后表达了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冠的心情。答案: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2014·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11分)含山店梦觉作[唐]韦 庄①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宿渔家[宋]郭 震②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

6、(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前两句说为了建功立业,自己甘愿客居天涯,已经习惯了“流离”“别家”的生活,把这当作等闲之事了。“挥袂”之

7、举流露出诗人的洒脱。后两句说万籁俱寂的夜晚,诗人好梦醒来,只有一盏孤灯相伴,不禁心生悲凉,欲在孤独无奈中寻找寄托,却是斜月相迎。“斜月”意象的加入,让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惆怅之情更浓。显然,这是衬托的手法。答案: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