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政治 考前三个月 第二部分 专题1 考前基础回扣三 文化生活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政治 考前三个月 第二部分 专题1 考前基础回扣三 文化生活

ID:29587778

大小:112.0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1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政治 考前三个月 第二部分 专题1 考前基础回扣三 文化生活_第1页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政治 考前三个月 第二部分 专题1 考前基础回扣三 文化生活_第2页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政治 考前三个月 第二部分 专题1 考前基础回扣三 文化生活_第3页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政治 考前三个月 第二部分 专题1 考前基础回扣三 文化生活_第4页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政治 考前三个月 第二部分 专题1 考前基础回扣三 文化生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文化生活文化生活——一般主要考查“依据”“影响”“措施”;基本思路:1.全书综合思考,2.动静结合,共个统一。1.文化与社会(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4)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逐渐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2.文化与个人(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

2、环境和文化活动。(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文化对文化:有利于繁荣文化市场;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文化具有多样性,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

3、的色彩。(3)必要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4)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5)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6)文化传播的途径与主要手段①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②主要手段: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7)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①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②有利于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③文化交流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有

4、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④有利于增进各个国家之间的友谊和了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2.文化继承与发展(1)特点: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2)作用:①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否则,就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兴旺、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3)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4)关系: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应把握好继承

5、和发展的关系,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精神。(5)影响文化的重要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根本),科学技术,思想运动,教育(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3.文化创新(1)意义: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2)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3)途径(措施)①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基本途径之一):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基本途径

6、之一):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克服错误倾向:正确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⑤发挥主体作用: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创新要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1.中华文化(1)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2)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华文化博大

7、精深表现在: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3)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有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2.中华民族精神(1)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2)弘扬和培育的原因①(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