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设备详细介绍

mri设备详细介绍

ID:29642031

大小:821.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2-21

mri设备详细介绍_第1页
mri设备详细介绍_第2页
mri设备详细介绍_第3页
mri设备详细介绍_第4页
mri设备详细介绍_第5页
资源描述:

《mri设备详细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mri设备详细介绍mri,设备MRI设备MRI设备是利用生物体的磁性核(主要是氢核)在磁场中所表现出的MR特性来进行成像的设备。随着超导技术、磁体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材料科学的进步,MRI设备得到飞速的发展。MRI设备已成为最先进、最昂贵的现代化诊断设备之一。MRI设备既是评价医院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又是医院现代化程度和诊断水平的标志。我国现有600多台MRI设备正在运行,并以每年几十台的速度增长(含临床应用型和临床研究型)。本章将以临床应用型永磁开放式MRI设备为例,系统地介绍MRI设备的构成和工作原理。第一节概述一、发展简史MR现象于1946年第一次由布洛赫(F.Bloch)

2、领导的斯坦福大学研究小组和伯塞尔(E.Purcell)领导的哈佛大学研究小组分别在水与石蜡中独立地观察到。因此,布洛赫和伯塞尔共同获得了195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随后,人们利用MRI技术进行了多领域的应用。MRI设备早期集中在物理和化学方面,用来确定化学成分、分子结构和反应过程。1967年,第一次用MRI设备测试人体活体。1971年,达马丁(Damadian)发现了MRI的一个重要参数—T1。肿瘤组织的T1值远大于相应正常组织的T1值。此结果预示着MRI设备在医学诊断中的广阔应用前景。1973年,受CT图像重建的启示,纽约州立大学的劳特布尔(Lauterbur)在《Nature》杂志上发表

3、了MRI设备空间定位方法(均匀静磁场上迭加梯度磁场)。利用MRI模型(两个并排在一起的充水试管)的四个一维投影,成功的获得了第一幅MRI模型的二维图像。1974年,曼斯菲尔德(Mansfield)研究出脉冲梯度法选择成像断层的方法。1975年,恩斯特(Ernst)研究出相位编码的成像方法。1977年,爱特斯坦(Edelstein)、赫切逊(Hutchison)等研究出自旋扭曲(SpinWarp)成像法。1977年,达马丁完成了首例动物活体肿瘤检测成像,并获得首张人体活体MRI设备图像。1980年,阿勃亭(Aberdeen)领导的研究小组发表了利用二维傅立叶变换对图像进行重建的成像方法。该成像

4、方法效率高、功能多、形成的图像分辨力高、伪影小,目前医用MRI设备均采用该算法。1983年,MRI设备进入市场。MRI设备具有对软组织成像好的优点。把大量的波谱分析技术运用到医用MRI设备上,使MRI设备不仅可获得解剖学信息,而且可获得其他方面的信息,如生理和生化方面的信息。二、主要特点及临床应用MRI与CT各有优点,可以互相补充。表13-1为MRI设备与CT扫描机的性能比较。表13-2为MRI设备与CT扫描机的临床应用比较。通过MRI设备与CT扫描机的性能比较和临床应用比较,可以看出:MRI设备的优点为:①多参数成像,可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②人体氢核含量高,高对比成像;③任意方位体层、三维

5、成像;④不用对比剂,就可进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ies);⑤无骨伪影干扰,后颅凹病变清晰可辨;⑥无电离辐射;⑦可使MRI设备用于介入治疗,建立智能手术室,进行手术导航。MRI设备的缺点为:①扫描速度慢;②易出现运动、流动伪影;③定量诊断困难;④对钙化灶和骨皮质病灶不够敏感;⑤禁忌症多。表13-1MRI设备与CT扫描机的性能比较性能特点MRI设备CT扫描机信息载体MRI信号(发出所吸收的射频能量信息)穿过组织的X线体内信息源质子密度、T1、T2驰豫时间及液体的流动窄束X线的减弱程度或透射连续X线的强度分布采用的电磁波射频波(无线电波)连续X线电

6、磁波频率特定磁场下氢原子核的拉莫尔频率(小于100MHz)3×1010~3×1014MHz电磁波波长3m以上(米波段)约10–10m(1Å)使用的磁场静磁场和梯度磁场的叠加无探测器及方法接收线圈的感应电流碘化钠(NaI)、BGO(BiGeO)、氙(Xe)等体层方向任意方向一般与体轴垂直扫描机构电子机械或电子数据采集方式多方向或单方向投影多方向投影测量值可多参数成像,但不同机器所测参数值难以比较仅与线衰减系数相对应图像重建方法以二维傅立叶变换成像法为主滤波反投影法、二维傅立叶变换重建法、卷积反投影法、迭代法等有无电离辐射仅有射频辐射约10-7eV有X线辐射,约104eV,可能引起的生物效应高像

7、素尺寸已达0.4mm层面厚度3D成像可达1mm以下螺旋CT已达0.5mm每层面扫描时间因扫描程序而异(EPI序列已达5ms)1s左右(螺旋扫描可进一步缩短,超高速CT已达数+ms)图像重建时间0.05ms<1s实时成像功能已达到已达到表13-2MRI设备与CT扫描机的临床应用比较应用范围MRI设备CT扫描机备注软组织对比度高低MRI设备可行乳腺成像半月板、肌腱、软骨及椎间盘不使用对比剂,清晰须使用对比剂,不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