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父母的心》表格式教案 苏教版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父母的心》表格式教案 苏教版

ID:29661257

大小:4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1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父母的心》表格式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父母的心》表格式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父母的心》表格式教案 苏教版_第3页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父母的心》表格式教案 苏教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父母的心》表格式教案 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父母的心》课题十三《父母的心》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学校通海县秀山中学教师可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父母的心》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至爱亲情”中的一篇课文。家庭是生命的起点、人生的慰藉和社会的细胞,我爱我家,我爱亲人。本单元中的《背影》、《甜甜的泥土》、《人琴俱亡》、《我的母亲》都是某个人物对另一人物的爱,惟有《父母的心》是介绍父母对子女的深爱,情感较完整。这篇小小说情节短小,但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父母的形象也在其中得以升华。为学生更为全面的感悟亲情添上了浓浓的一笔。学情分析1、《语文课程标准》中说“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

2、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现在的学生把父母对子女的爱视为当然,有着较为严重的自私心理,不知感恩,所以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犹为重要。因此本课的教学就要让学生能够感受父母对孩子至真至诚的爱意,同时激发学生对父母的尊敬、爱戴之情。2、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文本材料,还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开展归纳讨论、圈点批注、仿写句子等多种形式活动,把发现、体验、感悟和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通过活动带动教学流程的推进,并在读、写、听、说

3、的各个环节中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正确朗读课文和复述故事情节。2、能力目标:学习文章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特点。体会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风格。3、情感目标:品味贫穷父母三次换送子女时的理由和心情,感悟父母对子女深切的爱。重点学习文章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特点。难点理解川端康成“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的风格。过程教学内容及策略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导入播放《失孤》电影预告片。“十五年了,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觉:我是一个父亲。”十五年前,两岁的儿子丢了,雷泽宽从此踏上了长达十五年的寻子之路。一路上

4、,历经艰辛,雷泽宽却始终没有放弃,只为了再次看到那个不小心失落的儿子,再见到那个忘不了的笑容。这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爱,泣血的爱,可是有的父母却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别人,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去看个究竟。观看影片,进入情境。通过教师分析,营造氛围。带入情景,激发求知欲,感染学生。词语积累1.读准字音。濑户(lài)褴褛(lánlǚ)酬谢(chóu)不妥(tuǒ)2、补充词语注释。褴褛:(衣服)破烂。寒酸:形容简陋或过于俭朴而显得不体面。酬谢:用金钱、礼物等表示谢意。如数奉还:按照原数还给人家。学生分组朗读。加深印象

5、,纠正错误,为疏通文意做准备。研读探究1.自由朗读课文1-6段并思考:文章在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陈述,教师归纳并投影:财主夫人想领养穷人家的一个孩子。2.如果让你接着第6段续写,你想怎样写?引导学生思考陈述,教师适时点拨。3.朗读7-17段,作者在这部分写了哪些情节?板书:送走长子女儿换次子次子换长子要回女儿4.贫穷的父母为什么把孩子一个个送出去,最终又全都要回来?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送与不送都是因为“爱”。教师精当小结,揭示主题。板书:爱5.文章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思考回答后归纳:(多媒体展示)①符合生活的真实;②能使作品产

6、生感染力,打动读者的心;③能表现出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板书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6.从文中找出贫穷父母在下列情节中的神态或表情。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送走长子—→难割难舍次子换长子—→无精打采女儿换次子—→失魂落魄要回女儿—→痛哭失声学生快速朗读课文并概述内容。学生思考并陈述。学生快速读课文并用简洁语言概括。学生思考并陈述。以互动形式展开讨论,展示不同意见,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集中意见形成科学答案。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找出关键词语。培养学生的理解力与概括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解力与概括力。提升对文章主题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情感

7、培养归纳、筛选信息能力。培养归纳、筛选信息能力。7.淡紫色的川端康成资料助读:(多媒体展示)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川端康成2岁丧父,3岁丧母,之后由祖父母抚养,他唯一的姐姐则寄养在另一亲戚处,由于身体羸弱,川端康成的幼年生活是封闭式的,这造就了他忧郁、扭曲的性格。后来不幸接踵而至,8岁时祖母去世,12岁时姐姐去世,16岁时祖父去世,最后被接到外公家扶养。孤儿的遭遇使她的童年忧郁悲凉,也对他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作品中往往就有渴望父爱与母爱的思想,也有哀怨和伤感的情绪。日本评论家认为川端康成是淡

8、紫色的。紫,淡淡的紫,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这是他作品的共同风格。多媒体展示作品风格: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了解作者资料,结合文章理解作品风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