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三峡》教案 (新版)语文版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三峡》教案 (新版)语文版

ID:29661825

大小:8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1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三峡》教案 (新版)语文版_第1页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三峡》教案 (新版)语文版_第2页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三峡》教案 (新版)语文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三峡》教案 (新版)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4.背诵并默写全文。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3.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情感目标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点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2.抓住精彩

2、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教学难点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说三峡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多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用自己的

3、所见撩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今天,让我们跟随郦道元的脚步,一起来领略三峡美丽的风光吧!(板书文题)(多媒体显示《三峡》图,标题、作者)请一学生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朗读《三峡》的现代文。(媒体配动画,音乐图片)二、读三峡 1、配课文朗读;(媒体)2、给学生相关材料,让学生自读课文;3、检查自读情况;(以下媒体出示)(1)郦道元,北魏、,本文选自他写的《》。(2)三峡,指长江上游的、、。(3)读准下列词语的音;重岩叠嶂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朝发白帝素湍绿潭飞漱其间属引凄异(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略无阙曦月至于襄沿溯或不以漱良属引(5)比较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自三峡七百里中自

4、非亭午夜分沿溯阻绝绝yan多生怪柏哀转九绝(6)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1)媒体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第1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第2段:至于/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第4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三、解三峡理清思路,抓住景物的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领悟作者表现美的技巧。说三峡:三峡的真美,你看……示例:三峡的山真美。你看,七百里三

5、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学生小组里说,然后在班级说。教师归纳板书:山美:山高岭连;四季美:水流湍急、清荣峻茂、水枯谷凄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示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

6、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教师归纳板书: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对比手法、动静结合、多角度描写教师小结: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丰富的游历和散文家丰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难怪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如:清荣峻茂,一字一景,凝练生动。学生可在课文里找类似字词加以品味。探究示例:

7、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呢?明确:因为相比而言三峡夏季的水最有特色,要详写。夏水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承三峡水势涨落的特点安排夏、春冬、秋的顺序写景。学生讨论后探讨。如:既然“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怎么还会“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呢?(“或有王命急宣”,封建社会王权至上,皇帝有命令,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冒险行船。)如:三峡的茂密树林中,常年栖息着猿猴,为何写猿猴的内容出现在秋季,你能理解作者的这一安排吗?(写猿猴悲啼是为了渲染秋季三峡的萧瑟凄凉的特点,也为过渡至下写到三峡渔民的悲凉凄惨的生活做好照应及情感上的铺垫。)在

8、理解课文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