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第9课《故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第9课《故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ID:29679628

大小:5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2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第9课《故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第9课《故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第9课《故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第9课《故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第9课《故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第9课《故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9故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体会环境描写的妙处及作用(重点)2.体会对比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重点)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与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难点)2.学习小说人物描写的方法和采用对比表现主题的方法。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新生活的热爱与珍惜第1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本文的叙事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理解肖像、动作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屏幕展示几首写故乡的诗词。如《静夜思》、《月夜忆舍弟》等,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

2、丽与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把握线索,理清思路1.阅读课文,根据文章内容,试着在下面的括号内各填入一字。()故乡——()故乡——()故乡讨论归纳:回在离2.提问1:依据刚才所填的内容说说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又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在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3.提问2:试着给课文分层并概况层意依据这个线索可以分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5)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第二部分(

3、6——77)写“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第三部分(78——88)写“我”离开故乡时种种感触和矛盾心情。4、提问3:文章题目为故乡,想一想,本文共写了几个故乡,如果用一个字概括课文的内容,应用哪个字较为恰当?请简单说说理由。示例:三个故乡回忆中的故乡现实的故乡理想中的故乡变因为文章正是通过故乡景物、人物等的变化来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教学备注】‖学法指导‖如何把握文章的线索?一、明确线索的类型1.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2.以感情的变化为线索3.以某个物体为线索4.以某件事为线索5.以某个人物为线索6.以时间为线索二、把握线索的特征1.线索是贯彻全文的。

4、2.线索往往有明显的文字标志三、经常采用的方法1.看文字归类2.看文章标题3.看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和句子4.看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5.看文章各段的开头6.通过对文章各段段意的概况,分析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目标导学二:品读课文,赏析人物提问4:在故乡,我见到了许多的人,其中作者重点写了哪两个人?闰土和杨二嫂2.分析闰土提问5:仔细寻找课文有关段落,说说闰土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① 肖像变化:“紫色的圆脸’──“灰黄”且有“很深的皱纹”“小毡帽”──“破毡帽”“红活圆实的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原因:脸色“灰黄”是饥

5、寒交迫造成的营养不良的结果,“很深”的皱纹是生活的重负刻下的痕迹,“松树皮”似的手是长年累月超负荷的劳动造成的结果。② 称呼的变化:迅哥儿——老爷明确:身份、地位的变化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了一种隔膜。③ 语言变化:由少年的活波健谈到中年的吞吞吐吐。明确:闰土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表现了他的迟钝麻木。④ 神态变化:“怕羞”“高兴”天真活泼──“欢喜”“凄凉”“像石像”“像木偶人”。明确:由于饱受生活的折磨,已经变得呆滞、迟钝、衰老、麻木,了无生气。提问6:是什么原因使他发生这样大的变化?用文中话回答,并理解这句话对表达中心意思的巨大作用。

6、明确:“多子……木偶人。”说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统治是当时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根源,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提问7:闰土为什么要拣“香炉”和“烛台”?明确:把未来寄托神佛。说明他受封建迷信思想愚弄之深,说明了他的麻木迟钝。说明了闰土是旧中国一个尚未觉醒的农民形象。 提问8:闰土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明确:说明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劳苦大众在封建传统观念辖制下所受的毒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隔膜。3,分析杨二嫂提问9: 杨二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她的变化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如何分析人物形象?1.分析肖像描写,体会人

7、物精神风貌和思想品德。2.分析语言描写,揣摩人物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精神境界。3.分析行为描写,了解人物形象特点。4.分析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内心世界‖教学提示‖教师可以列举中考中与线索有关的题型,并逐一教给学生答题要点。今日肖像:凸颧骨、薄嘴唇、圆规──体现性格泼悍、放肆、尖刻语言、行动:尖叫,两手搭在髀间、贵人眼高──体现性格泼悍、放肆、尖刻讨东西、造谣,“塞手套”──体现性格自私、泼悍,爱贪小便宜昔日“豆腐西施”,终日坐着──体现性格安分守己杨二嫂的变化,说明了辛亥革命后城镇小市民阶层的贫困化,反映了经济破产的另一个侧面。提问10: 作者塑造杨二

8、嫂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明确:作用一,以杨二嫂的自私、刻薄衬托杨二嫂的善良、朴实。作用二,以杨二嫂的变化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